2025年8月25日,特朗普在自己的“真实社交”平台上直接发公开信,宣布马上免去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的职务。这在美联储一百多年的历史上都是头一回,谁见过总统这么明着炒理事的?整个事说起来其实挺直白。白宫说,库克在2021年申请房贷时涉嫌说谎,申请两套房时都说“这是我的主要住所”,等于为了拿到更低利率玩了点小心思。
库克可不是吃素的。她马上公开回击,说特朗普没权利解雇她,自己会继续履职。紧接着,她就在华盛顿地区法院起诉特朗普,要求法官赶紧下令阻止这份免职令生效。美联储方面态度也很硬,说他们会遵守法院裁决,懒得和白宫对嘴。这么一来,白宫和美联储的矛盾一下子就摊到台面上了。
这事一出来,外界第一反应就是震惊。美联储之所以被说独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事的任期和免职流程设计得很死,防的就是总统一拍脑门就换人。美国法律规定,理事只有“因故”才能被总统免职,而且得和工作期间的失职有关。法律专家一看就明白,库克这事本质还只是“嫌疑”,司法部没立案,更别说定罪。特朗普这波操作,连最基本的“让被告解释一下”都没给库克。哥大法学院教授梅南德直接说:这解职,根本站不住脚。
但特朗普压根儿没打算和美联储在法律上慢慢拖。他一边宣布免职,一边火速物色接班人。媒体很快就爆出新主席候选名单,有“忠诚派”也有“技术派”。比如现任理事沃勒,大家都觉得他务实还懂货币政策,和特朗普的路数比较搭;还有哈塞特、沃什这“两个凯文”,一个供给学派代表,一个在金融危机时参与政策制定。名单里还有布拉德、鲍曼、杰斐逊等,都是华尔街和政坛的熟面孔。这种“混搭”,一看就是既想让市场放心,又要给自己留够后手。
说白了,权力的争夺从来没那么斯文。美联储被夸成全球最独立央行,不是因为它真的不受政治影响,而是制度设计够复杂,各方势力互相掣肘。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投票分布,地方联储的股权结构,理事的长任期和法律保护,表面上是防止某一方说了算,实际上给了政治家们不少腾挪空间。1972年大选前,尼克松就逼时任主席伯恩斯搞宽松,换来一波经济繁荣,顺利连任。历史也没变多少,只是这回的操作更直接,手法更猛。
这场风波背后,其实反映了美国政治极化和党争白热化。货币政策一旦被政治绑架,什么“专业理性”“长期稳定”,都成了摆设。鲍威尔上任后一直顶着白宫压力,坚持按数据说话,哪怕被特朗普喊“渎职”“作伪证”也不为所动。这种“抗命传统”,曾经是美联储抵御外部干预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在库克被炒,鲍威尔也被威胁,华盛顿和华尔街的“勾心斗角”已经摆到台面上。金融市场也立马做出反应——消息一出,美元指数当天跌了0.3%,债市、股市都跟着抖了一下。
美国法律其实给央行留了后路。《联邦储备法》说得很清楚,理事只有玩忽职守、渎职这些严重事由才能被罢免,而且必须是任职期间的事。问题是,这种模糊的“正当理由”,给了总统很大操作空间。特朗普这次抓库克“房贷作假”,表面看证据不少,但哪怕指控成立,也不算她任内渎职。更别说,免职流程本该让被告有机会澄清,但库克根本没这个机会,直接就被开了。如果这都能过司法那一关,美联储的独立性真的就剩下“名义”了。
如果说以前美联储还能靠“任期保护”“专业门槛”自保,这次库克被炒后,没人敢再对央行独立性抱太大希望。美国三权分立的老传统,被总统自己撕开了口子。金融稳定、经济增长、国际声誉,统统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美联储能不能在法院守住最后一道防线,两党博弈和市场反应会是关键。一句话说完:近百年来第一次,美联储理事被总统直接炒掉,接替人选已经浮出水面,央行独立性真的悬了。美国金融治理的底线,正被现实政治冲得七零八落。全球金融风险谁来兜底?没人敢拍胸脯保证。
上一篇:构建政策兑付“一站式”服务体系
下一篇:刚刚,黄金猛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