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洋
2025年9月1日下午4时,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中州校区的操场上,360名正在参加军训的初中师生正在进行一场急救技能培训。这场培训由郑州市金水区红十字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组织实施,内容聚焦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操作,旨在提升师生在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与以往讲座式培训不同,此次课程强调“真操实练”。培训现场设置了模拟突发心脏骤停的应急场景,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急救模型上轮流进行胸外按压练习。救援队派出12名助教,按“1名助教指导8至10名学生”的比例进行手把手教学,确保每位师生实操时间不少于15分钟。
“按压深度要达到5厘米,频率每分钟100到120次,注意观察胸廓是否起伏。”培训中,助教不断提醒学生动作要领,并逐一纠正手势角度和力度。初一年级学生王梓涵在完成实操后表示:“原来急救不只是‘按胸口’,每个步骤都有科学讲究。现在学会了,未来遇到紧急情况,我也能成为别人的‘救命稻草’。”
此次培训首次将急救技能纳入学校军训课程体系。校方介绍,这一尝试旨在将国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相结合,不仅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也提升他们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能力。德育处负责人表示:“‘守护生命’应成为青少年的必备素养,这类技能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训结束后,第三方问卷调查显示,师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达100%,技能掌握达标率超过92%。一名参与培训的班主任李老师表示:“手把手教学让我们敢上手、学得会,这种‘真操实练’比看视频或听讲座更有效。”
猛犸卫士救援队领队张兵介绍,本次培训是“百校护盾计划”的一部分,目标是在三年内覆盖郑州市100所中小学,推动急救知识普及。目前,后续他们将通过理论课程、定期复训和校园急救社团等形式,持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培训现场,师生共同发起“人人都是急救英雄”行动倡议,呼吁更多人关注并学习急救知识。有学生在反馈中写道:“今天我不是在学一项技能,而是接过了守护他人的‘接力棒’。”
据公开信息,心脏骤停发生后的前4分钟被称为“黄金4分钟”,及时实施心肺复苏和使用AED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近年来,校园、地铁、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配置AED的数量逐步增加,但公众掌握相关技能的比例仍较低。此次培训为提升青少年急救能力提供了一次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