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福听说
今天
国内外红树林保护
及湿地教育领域的代表们
来福田现场“开群聊”啦
9月11日
由福田区人民政府
中国林学会等单位主办的
2025中国(深圳)
湿地教育CEPA研讨会
在深圳福田顺利举办
活动以“深化红树国际对话,推动湿地繁荣永续发展”主题,邀请了柬埔寨、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塞拉利昂、伊朗等国家及相关机构代表,围绕湿地教育研学和多元合作等话题开展讨论,促进跨国界、多领域、高水平的湿地教育CEPA交流合作。
活动现场
代表们都聊了些啥?
国际红树林中心彭鹏处长 面向各国嘉宾,系统介绍了中心的成立背景、架构与运营理念及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等内容。
柬埔寨环境部自然保护区总局副处长潘・查纳分享了该国保护区管理战略,国家管理部门到在地社区等多方参与推动自然资源保护的模式,以及当地红树林面积减少的原因、挑战、尝试经验及未来发展方向。
马达加斯加红树林专题组成员、联合国粮农组织马达加斯加办公室生物多样性与森林和景观恢复项目协调员马妮特拉拉就马达加斯加的红树林分布及退化原因,当地红树林资源优势与保护成果、技术使用和仍面临的挑战进行介绍。
深圳市福田区水务局局长刘慕军分享了福田区在红树林湿地保护与发展过程中,践行的一系列前瞻性、精细化举措;通过调动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湿地共治,将湿地教育融入市民生活,塑造湿地文化符号等经验总结。
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创始人、执行理事长孙莉莉从机构角度出发,围绕深圳自然教育发轫,政府引领及社会共建的社会化参与模式发展,以及近年来的湿地教育国际化成果进行展示。
活动现场还有这些精彩环节
让小福给大家播个回放
在 “湿地教育合作:共筑红树林未来”圆桌讨论环节,来自柬埔寨、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塞拉利昂、伊朗和中国的代表,就各国红树林湿地教育的典型模式与旗舰案例、跨领域跨国间的合作实践进行分享。
多位国际嘉宾表示,各国都存在获取更多国际间红树林保护、湿地教育以及社会化支持经验的需求,国际红树林中心为各成员国的独特实践经验、案例成果、面临的挑战和思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和学习平台。
“湿地教育的多元合作”主题工作坊,来自泰国和中国深圳、广州、北京、南京的学校院所及相关教育机构代表,围绕各自在地开展的CEPA湿地教育活动模式与实践经验,展开分享与交流。
“走向世界的中国湿地”主题工作坊,聚焦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来自广东、湖南、江西、上海及香港的自然保护区代表,围绕各自的湿地资源情况、区域内公众参与度、学校课程、社会支持成果等多方面展开交流,共商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化参与经验。
现场还通过播放《口述岁月·福田》杨琼访谈视频,向与会代表回顾了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被用心守护的历程。
同期,由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的国际红树林中心研讨班开班仪式举行。
什么是“湿地教育CEPA”?
湿地对于人类生存至关重要,是全球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无数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拉姆萨尔共同签署《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并于1975年12月21日生效。这是全球第一个政府间多边环境公约。
图源:红树林基金会
湿地教育CEPA(CEPA:Communication,Capacity Building,Education,Participation and Awareness)是《湿地公约》中针对湿地宣传和教育的行动计划,更是全球各国参与湿地教育工作的通用语言。《湿地公约》将湿地教育CEPA作为实现湿地保护事业的重要工作策略。
图源:红树林基金会
在加入《湿地公约》的三十多年里,我国的湿地保护事业取得的成就显著,开展湿地教育是湿地类型保护地的重要职责,在提升保护意识、增强湿地教育力度和效果以及公众动员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对于湿地教育和湿地保护
你有什么建议或想法?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