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161,较前一交易日上调160个基点,创2023年11月以来新高。9月17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00%–4.25%,为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的利率优势,提升了人民币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对人民币汇率形成阶段性支撑。人民币汇率波动深刻影响我国跨国贸易、跨境投资与国际收支平衡。在全球经济分化和主要央行政策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汇率形成机制更趋复杂。深入把握人民币汇率波动背后的驱动因素,准确研判美联储政策走向,对宏观政策制定与企业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讨论以上问题,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起设立的“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265期)特别邀请多位政产学研专家,围绕“人民币汇率波动与美联储政策预期”共同展开讨论。
会议议程
时 间
2025年9月27日(周六)09:30-12:00
地 点
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
主 持
芦 东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主题
报告
管 涛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研讨
嘉宾
(以姓氏拼音为序)
鄂志寰
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
潘宏胜
中证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沈继奔
国家开发银行政策研究部(研究院)资深专家、研究员
徐德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主讲嘉宾
管 涛
管涛,经济学博士,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董辅礽讲座教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国际金融、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问题的研究。历任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国际收支司副司长、司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
研讨嘉宾
鄂志寰
鄂志寰,经济学博士,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曾任中国银行(香港)首任首席经济学家。在中国银行境内及境外机构从事宏观研究和战略管理,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金融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等。参与中国金融改革重点课题及国务院研究室亚洲金融危机考察等重要工作,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专著《华尔街风暴现场观察》,参与撰写《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等多部学术专著。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项。
潘宏胜
潘宏胜,中证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国际经济与资本市场方面的研究。曾先后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在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研究积累。
沈继奔
沈继奔,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人民银行正高级研究员,长期在国家开发银行工作,现任政策研究部资深专家,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素养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在重庆市发改委挂职副主任、山东临沂市和海南海口市挂职副市长,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对投融资经济、区域与产业规划、金融尤其是开发性金融等理论和实务有一定的研究。
徐德顺
徐德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产学研多岗位工作经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学术成果包括《复杂经济学:复杂性科学在经济系统中应用》《世界是不平的——基于当代国际经贸与金融热点问题思考》等专著。在《当代世界》《对外经贸实务》等期刊发表《“去风险化”下全球关键矿产产供链的重塑》《中国式现代化外部环境的理性分析与策略选择》等多篇学术文章。
主持人
芦 东
芦东,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曾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和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等。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China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Macroeconomic Dynamics、《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比较》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级项目。
报名方式
扫描以下二维码报名,现场座位有限,以收到报名确认邮件为报名成功
(截止时间:2025年9月25日12:00)
大金融思想沙龙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黄达教授是新中国“大金融”思想体系的首倡者和设计者。世纪之交,他针对经济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学科建设提出的新挑战与新要求,重构基于中国实际的金融学科框架,首倡并系统设计“大金融”学科体系;几代学人在此基础上不断传承发扬,主张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具有鲜明“人大学派”特色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系日渐形成。
监制:商倩
近期“大金融思想沙龙”预告:
10月12日,《现实世界中的货币流动性分析》,线上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