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青年学生的假币识别能力,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黔南州分行的指导下,贵阳银行联合都匀市各金融机构走进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筑牢货币安全网,守好群众钱袋子”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假货币宣传活动,为800余名师生送上了一堂生动实用的金融安全课,为构建平安校园金融环境注入新动能。
理论奠基:揭秘货币“科技密码”
活动伊始,特别开设的“金融知识小课堂”成为学生们探索货币奥秘的窗口。课堂围绕人民币防伪技术、数字人民币应用两大核心主题展开系统讲解。以“人民币的‘科技密码’”为切入点,通过投影生动展示人民币光彩光变面额数字、雕刻凹印、水印、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等防伪特征。同时,详细普及数字人民币的基本概念、使用场景与安全性,帮助学生建立对法定货币与新型支付工具的全面认知。学生们全神贯注,不时记录关键知识点,积极与讲解人员互动,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实践感知:体验“触觉临床课”
本次活动突破传统宣教模式,以“实践感知”为核心精心设计互动环节。在“蒙眼识假币”挑战区,学生们纷纷踊跃参与。他们现场蒙眼触摸假币、真币同一部位,仔细感受人民币上凹版印刷的凹凸感、盲文标记、水印等区域的质感差异。这一独特的体验方式让学生们惊叹不已,一名参与学生兴奋地表示:“闭着眼睛摸的时候,真币的盲文像小疙瘩一样清晰,假币则平滑无感,这种体验比看图片印象深刻多了!”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学生们对人民币的防伪特征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巩固提升: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墙”
现场设置的“数字人民币科普站”“道具假币鉴别台”等特色专区,成为学生们巩固金融知识、提升防范能力的“实战基地”。通过专人讲解、知识问答等形式,学生们体验了“一想二答三牢记”的学习方法,系统学习人民币防伪特征、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及诈骗防范技巧。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还以“道具类假币”(如游戏币、冥币冒充人民币)为案例,揭露新型诈骗手段,引导学生理性消费、警惕“高额回报”陷阱。在互动问答环节,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反假货币宣传活动成效显著,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金融安全学习氛围。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实用的假币识别技能,更深刻认识到金融安全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活动结束后,不少学生主动向工作人员索要宣传资料,表示要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让更多人了解反假货币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贵阳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将金融安全的种子播撒在更多青年学生的心中,共同守护好金融“血脉”,为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