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渤海银行(09668.HK)公告称,该行拟转让本金金额约499.37亿元的债权资产。在转让方式上,渤海银行拟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方式,分批次转让。
渤海银行表示,截至2024年末,拟转让资产的本金金额约为499.37亿元,利息金额合计约104.36亿元,罚息金额合计约93.34亿元,代垫司法费用金额合计约1.26亿元。
银信界据此计算,拟转让资产总金额约为698.33亿元。
但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拟转让资产账面价值约为483.10亿元。(即扣除减值准备86.01亿元后的债务净值)。
对于拟转让资产的售价,虽然取决于最终竞价,但渤海银行在公告中表示,初步最低代价总额不低于约488.83亿元,相当于拟转让资产总金额的约7折。
从披露的材料来看,渤海银行此次拟转让的资产债权金额高、账龄时间长,受让方的清收难度也将比较大。
对于潜在的受让方,渤海银行列出了六家,分别是信达资管、东方资管、长城资管、中信金融资管、天津滨海正信资管和天津津融。
如果成功转让,渤海银行将获得约5.73亿元的正向财务影响,同时该行“可将历史积存的经济资产占用交高、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一次出清;并预期能够较大幅度改善该行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节省风险资产占用,提高资本充足率”。
银信界注意到,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率1.81%,较上年末上升了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额172.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89亿元。
渤海银行表示,由于上述拟转让资产事项构成《香港上市规则》下的“非常重大出售事项”,需经股东大会批准。
事实上,早在2024年,渤海银行就开始大规模转让不良资产。该行2024年分两次转让了合计346.32亿元的债权资产,对价合计246.91亿元。
不良资产处置的进度,或许能部分解释渤海银行不良率的起伏。截至2023年末、2024年6月末和12月末,渤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8%、1.81%和1.76%。
据财联社,某城商行风险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对其表示,四季度银行业务一般比较清淡,对公部门都在储备明年开门红业务。资产部门则赶在年底前加速处置不良资产,减轻不良率和争取收回部分利润。
无独有偶,近期广州农商银行(01551.HK)也公告称,该行拟转让约189.28亿元的债权,足见年底转让不良债权是业内较为普遍的做法(详见《这家上市银行拟转让近200亿元信贷资产!》)。
银信界注意到,今年9月28日,渤海银行官网披露了其互联网贷款合作机构名单,共计18家。和业内相比,渤海银行披露的内容较为简略,详见下图:
银信界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渤海银行个贷业务明显收缩,个贷不良率上升。
2025年上半年,渤海银行个人贷款平均余额2201.05亿元,利息收入39.5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73%和35.10%。
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个人贷款不良金额为95.31亿元,不良率为4.43%,同比分别上升3.46%和0.28个百分点。
近期,“廉韵津沽”网站披露,渤海银行原执行董事、副行长赵志宏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引发行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