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程琦10月16日报道:东方网记者程琦10月15日报道: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期间,一场围绕14根50克金条的抽奖活动,让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再度成为全国商业的焦点。记者获悉,这条百年老街不仅霸榜高德“扫街榜”榜首,更实现了整体商圈销售额超23%的惊人增长。在全国商业街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南京路如何将汹涌的“人气”高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气”?其背后“人、货、场”的重构逻辑,为传统商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范本。
金条抽奖,一场精准设计的流量变现实验
面对多数步行街“人看人”的共性困境,南京路以金条抽奖为切入点,设计出兼具吸引力与实操性的活动机制:以126元的消费门槛平衡参与广度与激励力度,无上限累加的抽奖码则精准撬动消费升级,12天内催生逾33万个抽奖号,成功将节日人气转化为消费动力。
这种营销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全域协同的系统工程。
主办方新世界集团跳出消费券模式,配合与老凤祥合作创新推出的南京路步行街开街26周年50克纪念金条大奖,并同步设置百货与餐饮代金券等多元奖项,同时采用“消费累计抽奖”机制,有效刺激客单价提升,叠加“超级品牌日特别奖”,用“小额即时惊喜”降低参与门槛。此外,借势活动热度的线上传播,结合道旗、大屏形成立体宣传矩阵,激发用户自发传播。
数据显示,从9月27日活动开始至10月8日期间,南京路新世界城、新世界大丸百货两大核心商业体客流量实现35%的同比提升,销售额得到19.54%同比增长,客单价提高约4%;10月6日销售额更是暴涨165%。集团下属食品板块销售额也因活动热度影响实现同比增长20.14%,真老大房、泰康客单价增幅超过15%,邵万生、三阳客单价增幅达5%……其流量变现效率可见一斑。
多元业态,精准匹配全客群消费需求
金条作为“硬通货”打破年龄壁垒,而业态创新则精准匹配多元需求:泰康辣酱油月饼、沈大成“小煤球”月饼等老字号新品守护文化记忆,吉伊卡哇首店、百联ZX二次元空间等年轻业态吸引Z世代驻足。这种“老字号与二次元共舞”的生态,让南京路既是银发族的怀旧地,也是年轻人的潮流坐标。
首店经济的蓬勃发展更凸显其吸引力。去年引进32家首店、培育3个亚洲销冠品牌的成绩,呼应了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能级——2024年上海新增首店1269家,南京路正是这场消费升级浪潮的核心载体。这种全客群覆盖能力,使其突破单一客群依赖,实现消费活力的持续迭代。
体验升级,推动消费从“单次购买”转向“深度停留”
空间重构与内容深耕,铸就体验经济高地,是南京路领跑的深层密码。记者了解到,东拓五年来,南京路从“线性商街”升级为“复合街区”,通过“节点 + 支点”策略重构商业空间:8800平方米的世纪广场成为品牌首秀与艺术展览的核心载体,江西中路、山西南路等后街则以特色小店形成生态互补。这种空间布局打破了传统商业街的动线局限,推动消费从“单次购买”转向“深度停留”。
“文旅商体展”融合模式更让体验维度持续延伸。双节期间,非遗时尚秀与英雄联盟主题展同街绽放,演艺大世界与商业综合体双向赋能,构建出多层次体验场。相较于单一购物场景,这种内容驱动的运营模式,使南京路从“商业街”升级为“城市会客厅”,真正实现了“买商品”到“买体验”的跃迁。
专家指出,这场国庆消费热潮的背后,南京路的突围之道清晰可见:对“人、货、场”关系的深刻重构——以用户运营思维激活存量,以多元内容供给创造增量,最终让百年商街在迭代中持续领跑。在全国商圈纷纷探索转型的当下,南京路全域联动的营销能力、全客群覆盖的生态构建、全场景融合的体验升级,共同构成了领跑行业的核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