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可转债历史上首个“巨无霸”项目——浦发转债迎来最后一个转股日。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10月28日,浦发转债即将从上交所摘牌。截至10月27日收盘,浦发转债未转股比例为0.33%,转股比例达99.67%,远超市场预期。浦发转债摘牌后,市场上将仅剩6只银行可转债,其中5只转股率不足0.01%。
受访专家指出,银行转债冷热不均的根本原因是正股表现。展望后市,银行可转债市场规模短期内可能持续收缩,继而引发转债市场重构。
浦发转债转股比例超99%
10月27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查询Choice数据发现,截至10月24日,浦发转债未转股余额1.64亿元,仅占浦发转债发行总额的0.33%,转股工作基本完成。自10月28日起,这只体量高达500亿元的银行可转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
公开信息显示,浦发转债是浦发银行于2019年10月28日公开发行的可转债,同年11月15日起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发行总额500亿元,期限6年,到期日为2025年10月28日。浦发银行在《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中称,该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支持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记者注意到,多路资本增持和转股有效缓解了到期压力,浦发转债顺利完成转股。
近日,浦发银行接连发布三则公告,宣布中国移动分别于10月24日、17日和13日多次通过可转债转股形式增持公司普通股股份,转股价格以12.51元/股计算,两次权益变动均触及1%的整数倍。转股后,中国移动持股比例增加至18.18%。
此外,东方资产和信达投资也纷纷转股支持。
9月30日,浦发银行在董事会决议公告中称,基于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信心,东方资产及其控制的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普通股及可转债转股的形式增持公司股份。截至9月29日,东方资产持有公司普通股10.73亿股,持股比例为3.44%,另持有公司可转债860万张。
6月,信达证券管理的信丰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累计增持1.18亿张浦发转债,而后转让至信达投资账户,占浦发转债发行总量的23.57%。
中信建投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自年初以来,浦发银行明显加快可转债转股进程,管理层通过业绩改善、释放转股信号及优化股价条件,推动转股落地。整体来看,浦发银行本轮转股节奏安排清晰,推进过程有条不紊,从引入战略投资者到主要股东集中转股,体现出管理层在推动转股和补充资本方面的决心与执行力。可转债全部转股将补充浦发银行资本,同时对股息率的摊薄影响相对有限。
银行转债冷热不均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是银行可转债密集摘牌的一年。今年年初,成银转债和苏行转债陆续完成转股提前摘牌;3月,中信转债因到期摘牌;5月,杭银转债和南银转债均因触发强赎条款而被提前赎回;8月,齐鲁转债有79.93亿元实现转股,最后强制赎回的余额为0.07亿元。
浦发转债摘牌后,市场上仅剩下6只银行可转债,分别为紫银转债、上银转债、兴业转债、重银转债、常银转债和青农转债。其中,除了兴业转债目前转股比例近20%以外,其余5只可转债未转股比例都在99.89%以上。
数据来源:Choice 制表:李若菡
在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看来,银行转债冷热不均的根本原因是正股表现。
“转债的价值最终依赖于正股股价。今年表现强势的银行股,其对应的转债更容易触发强赎实现转股,但有一些正股长期低迷,转债也会存在短期转股困境。”贺金龙指出,“对于转股困难的银行可转债,除了改善银行经营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探索引入战略投资者、争取股东支持等方式,将是推动转股、补充资本的关键。”
展望后市,排排网财富研究总监刘有华认为,银行可转债市场规模短期内可能持续收缩。一方面,今年已有大量银行转债密集退市,而市场暂无大型金融转债的发行计划进行补充;另一方面,若银行股价无法有效提升,低转股率问题将延续,使得发行人面临更大的到期兑付压力。
“最重要的是,这一现状也会引发转债市场重构。银行转债一直是‘固收+’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偏爱的底仓资产,其大规模退出市场将迫使资金寻找替代品。”贺金龙指出,“部分机构资金可能会流向公用事业、现金流稳定的消费类或优质国企转债,甚至是绩优的科技成长型转债,以填补银行转债留下的低波资产缺口,为其他风格和行业的转债带来增量资金和流动性。”
记者 李若菡
文字编辑 姚惠
版面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
美国政府停摆背后:员工被迫休假、无薪上班
东南亚旅游业重燃动力
千亿公募总经理离任
阿维塔06自燃连烧7车
蒙牛被判不正当竞争
蔚来智驾一年出走6位高管
闻泰科技突遭“黑天鹅”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