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月29日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下称重庆金融监管局)获悉,近日,该局会同重庆市委金融办、市住房城乡建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制定了金融支持城市更新工作十条措施。其中提出,开发城市更新专项贷款等产品。
重庆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十条措施系统谋划了金融赋能城市更新的总体思路——
完善机制、激活动能,让金融支持城市更新“更有序、更有力”。如,建立城市更新金融工作专班,强化政、金、企联动,推动金融机构提前介入城市体检、片区策划等环节,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参与”转变等。
创新供给、拓展渠道,让金融资源配置“更精准、更长远”。如,推动金融机构开发城市更新专项贷款等产品,构建全周期金融产品体系,形成循环发展的支持格局等。
健全保障、优化环境,让金融服务机制“更稳健、更持久”。如,引导金融机构统筹发展与安全,持续探索尽职免责机制,打通项目融资堵点,推动金融服务提速增效、稳健运行;营造“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良性环境等。
按照总体思路,围绕城市更新的重点领域,重庆提出了金融服务“十大方向”,主要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空间重塑,是“看得见”的更新。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补齐资本金短板,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城市更新,重点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公共空间提升和基础设施完善,让老建筑焕发新风貌,让老街巷重现新活力。
第二层,是功能优化,是“用得好”的更新。加大对道路管网等公共设施的金融支持,推动城市系统智慧化改造,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支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赓续城市文脉,让城市更高效、更便捷、更有温度、更有记忆。
第三层,是产业提升,是“发展强”的更新。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投向产业升级,推动低效厂房、园区向科创、康养等新产业载体转型,通过设备更新贷款等配套融资,让“旧空间”长出“新动能”,让城市更新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
第四层,是生态修复,是“更绿色”的更新。聚焦绿色低碳改造,支持低碳社区、海绵城市等项目建设,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可持续项目,让城市更清新、更宜居、更有生命力。
原标题:重庆出台金融支持城市更新工作十条措施 将开发城市更新专项贷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