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5年前三季度内蒙古金融运行情况及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截至9月末,内蒙古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实现双增长。其中,各项存款余额达41370.8亿元,比年初增加2329.9亿元,同比增长7.3%;各项贷款余额达32677.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加1441.8亿元,同比增长5.5%。
今年以来,内蒙古金融系统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统领,推动多项金融举措落地显效,促进自治区经济回升向好。
金融总量合理增长,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在存贷款实现双增长的同时,内蒙古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9月,内蒙古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6%,同比下降0.92个百分点。其中,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94%和3.13%,同比分别下降0.48和0.45个百分点,均处于历史低位,企业和居民融资负担进一步减轻。
扎实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实体经济服务质效得到提升。内蒙古金融系统及时推出支持提振消费、稳定外贸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新型工业化、林业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金融政策措施,积极构建金融“五篇大文章”“1个总体方案+5个专项领域实施方案+N个政策措施”的政策框架体系,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内蒙古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在加大科技、绿色领域信贷投放方面,内蒙古设立支农支小再贷款30亿元专用额度,专项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信贷投放。1-9月,全区人民银行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186.3亿元,办理再贴现101亿元。加大对科技和绿色领域的信贷投入。截至9月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余额128.6亿元,较年初增加105.6亿元。截至目前,内蒙古金融机构累计使用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630.3亿元,发放碳减排贷款1050.4亿元,支持企业301家,带动碳减排量3854.1万吨。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发林权抵押贷款、“碳标签”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目前,内蒙古已成功落地全国首笔肉类“碳标签”挂钩贷款,金额1.5亿元。与此同时,内蒙古加大绿色转型金融政策落实力度,生物多样性、农业转型贷款陆续落地。
在强化普惠、养老等领域金融支持方面,内蒙古积极做好普惠民生金融服务,针对7月下旬强降雨汛情,及时出台12条金融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有力保障民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汛情发生以来,内蒙古金融机构累计为全区涉农涉牧主体发放贷款超7500万元。围绕老年群体,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适老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多元化、多层次金融支持,8月末,全区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2.5亿元,同比增长54.9%。同时,用好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支持扩大服务消费供给。今年以来,内蒙古金融机构已发放服务消费与养老贷款24.9亿元。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8月末,全区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456.6亿元,同比增长30%。(记者 李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