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末,A股42家上市银行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全部披露完毕。数据显示,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4.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微增0.9%;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升。
在这份看似平稳的业绩背后,银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持续多年的息差下行趋势初现企稳迹象,但不同银行间的分化加剧,资产质量也面临新的考验。
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增长回升
营收增长乏力成为上市银行三季报的显著特征。42家银行中,仅28家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14家负增长。这一数据反映出在利率市场化推进、宏观经济环境复杂的背景下,银行业整体面临增长压力。
从营收增速来看,西安银行以39.11% 的惊人增速领跑全行业,重庆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分别以10.40%、8.79%、8.32%的增速紧随其后。与此同时,7家银行营收同比下降超过5%,其中,贵阳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分别下跌13.73%、9.78%、8.79%,跌幅居前。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净利润表现整体优于营收。今年前三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达1.5%,较上半年提升0.7个百分点。42家银行中,有36家实现正增长,6家负增长。山东两家城商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分别以15.54%、15.14%的净利润增速,位居第一、第二位,杭州银行和江阴银行也分别实现14.53% 和13.38% 的高增长。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呈现出“营收降、利润增”的分化现象。如中信银行营收下降3.46%,但净利润反而增长3.02%,主要源于信用减值损失的减少。贵阳银行这一趋势更为显著:在营收大幅下滑13.73% 的背景下,其净利润仅微降1.39%,两者增速差超过12个百分点,同样源于拨备计提减少。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贵阳银行信用减值损失23.8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9.14%。
城、农商行领跑,股份行持续承压
城商行与农商行成为增长主力。在营收、净利润增速来看,西安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重庆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等城商行表现抢眼,常熟银行、江阴银行等农商行也增速靠前。这些银行的共同特点是深耕区域经济,受益于地方经济发展红利。
股份制银行整体承压。9家股份制银行中,7家营收同比下滑,平安银行为-9.78%、华夏银行为-8.79%、光大银行为-7.94%、浙商银行为-6.78%,降幅显著。股份行业绩分化的背后是业务结构的差异。民生银行虽然营收增长6.74%,但净利润反而下降6.38%,主要受其他非息收入下滑影响。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国有大行稳中有进。六大国有银行营收增速集中在0.82%~2.69% 的区间,净利润增速则在0.33%~3.03% 之间。其中,农业银行净利润增速达3.03%,在国有行中表现最佳。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息差初现企稳信号,负债成本改善
净息差,这一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在经历长期下行后,终于在三季度显现企稳信号。
据东方证券研报测算,2025年三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为1.33%,与2025年上半年基本持平。
从行业内部看,常熟银行以2.57% 的净息差水平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一些区域性银行已率先展现改善迹象,江阴银行三季度末净息差为1.56%,较二季度末上升2个基点;瑞丰银行三季度末净息差为1.49%,较二季度末回升3个基点。
平安证券研报同样证实了这一趋势,该机构测算上市银行三季度年化净息差环比二季度仅下降1BP 至1.36%,息差水平边际企稳。
息差趋稳的背后,是资产端定价压力边际缓解与负债成本管控成效初显的共同作用。资产端,由于三季度LPR保持不变,银行资产端收益率降幅收窄。负债端,成本率继续大幅下降,对净息差形成支撑。
不过,厦门银行净息差仅0.99%,在行业中处于低位,显示行业内部差异依然显著。
不良率总体稳定,潜在风险需关注
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总体稳定。多数银行不良率保持在1%~1.5% 的区间,且环比变动幅度有限。成都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以0.68%、0.76%、0.76%、0.76%,处于行业低位,且环比保持稳定。
风险点不容忽视。紫金银行不良率不仅达1.35%,且大幅上升0.11个百分点,成都银行、邮储银行环比上升0.02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压力凸显。兰州银行、郑州银行、贵阳银行不良率分别为 1.8%、1.76%、1.6.%,也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从行业分布看,农商行群体的资产质量压力相对较大,这与该类客群受经济波动影响更直接有关。
综合来看,A股上市银行三季度业绩呈现出 “总体平稳、结构分化” 的特征。净息差企稳为行业带来了积极信号,但营收增长压力与资产质量挑战依然存在。
未来,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银行业有望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但不同类型银行的发展路径将更加分化——国有大行靠“稳”,股份制银行求“变”,城、农商行凭“特”。未来的银行业,将不再是齐涨共跌的“同质化”板块。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雪)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