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则谚语“栽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二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十年树木易,百年树人难,育人如养树,既需要静待花开的耐心,更需要把握扎根的时机。
对孩子而言,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唯一,都很重要。
为人父母,能做的就是把握好每一天,在自己的认知、能力范围内,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6-15岁是孩子从童年迈向青春期的黄金关键9年,这期间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将决定他一生发展的上限。

世界大多数国家,之所以将6岁设置为孩子接受正式教育的标准年龄。
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大脑发育已经接近成人的90%到95%,体积也接近成人水平。
在这个阶段,大脑中负责逻辑、计划、自控等高级功能的区域进入发育高峰,神经元也开始加速修剪,效率大幅提升。
进入了6岁的孩子,无论智力上还是心理上,相比之前6年,变化都很大,甚至像“换了个人”。
这3年,是孩子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期,父母的耐心陪伴、情绪稳定与具体指导,直接决定小学高年级及初中的学习效率,是从"习惯养成"转向"能力发展"的不可回逆窗口。

父母养育重点:
此时孩子的大脑可塑性极强,是培养习惯的“生理红利期”。
为了孩子以后学习起来更省心,父母可着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运动习惯、规律作息习惯、时间管理习惯、情绪管理习惯等。
同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提供引导帮助,而非直接代劳,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信心。
9岁的孩子,生理上已经进入青春期前的生长突增阶段,身高体重都在迅速增长,大脑中的神经元开始进入第二次“修剪潮”,性激素水平开始波动,第二性征逐步出现。
他们喜欢质疑和辩论,不再轻易接受成人的观点,自尊心脆弱且敏感。社交重心由家庭转为朋友同学,小团体、密友、社交排斥现象开始出现,内心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独立自主,但在遇到困难时又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

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能力也逐渐出现明显分化,是发展出对学习的热爱,还是沉迷于娱乐,此阶段初见端倪。
随着学业和社交难度的增加,孩子面临的挫折也逐渐增多,如何应对失败,将形成他们未来面对挑战的默认模式。
此阶段父母最明智的投资,是从"管理者"的角色转型为"教练",逐步放手,让孩子管理自己的作业、安排课余时间,帮助孩子建立"能力可通过努力提升"的信念。
支持孩子深入探索一两项他真正热爱的兴趣。通过讨论新闻、电影、书籍,潜移默化地传递你的价值观。
为孩子即将到来的青春期做好能力和心理的双重准备。

12到15岁的孩子已正式进入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身体外貌接近成人,大脑也进入了最后一次“修剪与髓鞘化”,不常用的神经连接被淘汰,常用的连接再度被强化,但负责理性、决策、自控的前额叶皮层还未发育成熟。
负责情绪的边缘系统已发育成熟,但前额叶跟不上,导致其容易情绪化、冲动、爱冒险。
他们开始批判的审视父母和世界的规则,同伴代替父母成为他们的情感支撑。
这个阶段是其价值观、思维方式、抗压力等影响未来人生各项关键因素的定型期,此间他与父母、老师、朋友相处的模式,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社交婚恋模式。

对于12-15岁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最聪明的父母是那些能忍住操控冲动,并能给孩子提供坚定不移的支持的人。
这期间我们要密切关注其社交圈和心理状态,利用新闻、电影、身边事,与孩子探讨爱情、友谊、人生意义等宏大命题,分享你的观点,但尊重他的思考。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先共情,再处理事情。在道德、安全等原则性问题上坚守底线,在发型、穿着、爱好等非原则性问题上大胆放权。
密切关注孩子的社交圈和心理状态,比如突然的厌学、封闭等,这可能是求助信号。
你家孩子多大了?目前你遇到养育孩子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和言论,供其他有类似困扰的家长学习参考。
文章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