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再次选择“按兵不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4.25%至4.50%的区间不变,连续第三次维持利率水平不变的决策,被一些华尔街媒体包装为“审慎”“稳健”。但真实情况远不止如此。本轮会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记者会上超过二十次提及“关税”一词,这种频率罕见、甚至刺耳。这背后所隐藏的,是一场难以化解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系统性冲突,是美联储对特朗普政府经济战略正在脱轨的无声抗议。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关税成为其全面经济政策的核心工具。他不仅延续了对中国的惩罚性关税,还将战线拉长至欧洲、日本和墨西哥,号称“让世界为美国制造业复兴买单”。这套剧本表面上激起了部分铁锈带蓝领的爱国情绪,但实际效果却是全面推高了美国国内的输入性通胀,使物价、租金、企业成本普遍上升,普通民众和中小企业首当其冲。鲍威尔虽然不愿公开与白宫对立,但他反复强调“价格冲击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更加持久”,已经足够说明,美联储并不相信这场关税游戏会有赢家。
而且,此次FOMC声明中加入“失业率上升与通胀加剧风险”的表述,是自疫情后首次释放的强烈负面预期。这不仅说明美联储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担忧正在上升,更直接揭示出,特朗普政府的新一轮贸易壁垒正逐步破坏美联储所依赖的政策空间。在此前,联储尚可通过适度加息或降息维稳经济预期;而今,在政治绑架和国际市场动荡的夹击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已被严重侵蚀,调控能力被掏空。
鲍威尔话语中屡次提及“消费者信心的变化”,其实反映的是现实世界早已发生转变。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美国民众已开始削减非必需品消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回落,房地产投资因借贷成本居高不下而陷入停滞。而共和党主导的国会仍在鼓吹更高、更广泛的关税,试图将国家经济彻底推入高成本、低效率的闭环系统之中。联储如果继续不作为,不但无法阻止通胀恶化,还可能陷入下一场“滞胀”陷阱。
令人不安的是,联储目前的“维持利率”政策,本质上是一种被动防守姿态。在政治施压与市场预期双重夹击下,其本该作为独立调控工具的利率政策,已被迫转向“静止不前”,成为特朗普关税博弈的附庸。换句话说,美联储正在用沉默掩盖其功能失调的现实。而这正是一个超级经济体走向内卷与衰退的典型征兆。
更广泛地看,美国这种内政—货币—对外贸易三位一体的混乱组合,已在全球掀起连锁反应。欧洲在汽车、钢铝等领域面临美国关税威胁,不得不寻求对等反制;日本则开始重新审视其对美出口依赖;发展中国家更是遭受美元流动性紧缩与出口订单锐减的双重打击。当一个号称全球金融中枢的国家,用极端民族主义经济政策掀起连环冲击波,所谓“规则与秩序”只剩一纸空谈。美联储如果继续对财政政策失控视而不见,其作为全球资本市场信任锚的地位,将不可避免地崩塌。
通胀问题不再是技术性议题,而是赤裸裸的政治问题。在特朗普政府利用关税收割选票、煽动民粹的同时,美联储却只能无力地强调“政策不确定性加剧”,这样的货币权威毫无尊严。更为关键的是,一旦通胀与失业同时飙升,而联储又无计可施,那么美国的信用、市场稳定与政治秩序将迎来“三杀”。美元将失去全球避险资产的地位,国债利率将失控飙升,消费市场信心将迅速坍塌,而这一切,只需要一场“政策事故”就能引爆。
今天的美联储选择不变,明天的美国可能就要为关税政策付出代价。在全球化高度交织的时代,用闭关锁国的方式谋求“国家复兴”,只能导致系统性崩盘。鲍威尔的每一次沉默,都是对现实妥协的一记丧钟。美联储或许还想维持“独立性”的幻想,但现实已经摧毁了它的神话。
上一篇:邮储银行梅州市分行与梅州市乡村振兴产业协会联合举办产融银企对接会
下一篇:LME期铜收涨4美元,报9378美元/吨。LME期铝收涨6美元,报2434美元/吨。LME期锌收跌13美元,报2634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