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的铜火:一场由关税引发的全球铜价狂潮
全球铜市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动荡。7月1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大美”法案,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引爆全球市场。伦铜价格直逼10000美元/吨大关,国内铜价突破81000元/吨,仓库里的铜一时间比黄金还抢手。这场风暴的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十年万亿赤字”计划的阴影——4万亿美元减税,1.5万亿美元福利支出被削减,同时5万亿美元用于军备和基建,这巨大的财政赤字为铜价的暴涨埋下了伏笔。
真正点燃导火索的,是美国暗示将对进口铜加征25%的关税。这一消息一出,全球贸易商立刻行动起来。即使算上运输成本,将铜运往美国仍能净赚1400美元/吨,这巨大的利润空间刺激了美国市场疯狂囤积铜材。上半年,美国硬生生多囤了35万吨铜,相当于其半年进口量的总和。欧洲仓库因此被迅速搬空,亚洲库存更是暴跌80%。
美国仓库铜库存足够使用100天,而欧洲现货溢价飙升至345美元/吨。“现在想买现货?要么加钱,要么等三个月!”鹿特丹的一位贸易商老王无奈地抱怨道。LME亚洲仓库的库存更是岌岌可危,仅剩9.47万吨,甚至不足全球工厂两天的用量。这种极端的供需失衡,引爆了“挤仓”危机。空头合约到期却无法交割现货,被迫高价抢购,进一步推高了铜价。
这场铜价狂潮却并非人人受益。江西一家炼厂负责人愁眉苦脸,加工费已跌至-43美元/吨。“矿价上涨、硫酸价格下跌,每炼一吨铜亏损43美元,生产线开一天就亏一天!”再生铜企业也面临困境,精废价差缩小至500元/吨以下,废铜杆工厂开工率暴跌20%,部分车间甚至停产。
然而,新能源行业却在狂欢。电动汽车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辆车消耗83公斤铜;光伏电站抢装潮推高了铜缆需求;电网升级项目订单排到了明年,电缆企业加班加点赶工。 资本嗅到了巨大的商机。高盛将铜价预期上调至10050美元/吨,并加仓跨市套利,押注关税落地后价差将继续扩大。紫金矿业股价一年涨幅超过30%,其原因在于其雄厚的铜产量储备(107万吨);洛阳钼业则加大对非洲铜矿的投资,计划五年内产能翻倍。华尔街基金疯狂涌入有色金属ETF,单月资金规模暴增20%,铜成为对抗美元贬值的“硬通货”。
然而,铜价的命运仍然掌握在华盛顿手中。如果25%关税在9月前落地,美国囤货需求将迅速冷却,铜价可能出现高空跳水;若拖延至11月,挤仓危机将彻底爆发,空头恐慌性抛售可能推动铜价再涨10%。目前COMEX和LME的价差隐含关税仅为14%,投机者正押注套利空间的进一步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革命的刚性需求为铜价提供了坚实支撑。电动汽车生产线不敢停产,巨大的铜消耗量如同抽水机般吸走库存;光伏电站的铜缆需求年增长率高达26%,即使成本上涨10%也必须硬着头皮下单;智能电网更是个“吞铜巨兽”,仅中国今年就规划了270GW的升级项目,足以消耗70万吨铜。
这场由华盛顿点燃的铜市战火,已席卷全球仓库、炼厂和交易所。贸易商在倒计时计算关税的影响,空头在赌仓库补货速度,新能源工厂的机器仍在轰鸣。这场铜价的狂舞,远未到终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