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初冬,内蒙古大地上已经积雪厚重,气温也愈发寒冷。 这一天的下午,在赤峰巴林左旗某个偏远小村庄的外面,突兀地传来了“啪”的一声沉闷响声。一个身影佝偻着背,正艰难地放下背上沉重的麻袋。这个人叫王老全,是附近小镇的一个拾荒人,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吐出几道白雾,空气冰冷,雪花纷飞。
不久前下过雪,村外这条荒废的土路已然滑得像冰面。王老全背着沉重的麻袋走在其中,一个不小心脚下打滑,顿时一阵刺痛,闪了腰。他忍不住骂了一句,踢了一脚路上的泥水,自己也泄气了,“今天运气差得很!”一早出门,他的脚下就踩到了一个烂掉的牛粪,整个上午除了几张破纸板和几根旧铁钉,一无所获。
突然,王老全停住了脚步,眼睛瞪得大大的,低头看着自己刚刚用脚踢开的泥土里,露出了一根黑色的棍子。看起来不像是普通的木棍!他心里一动:“这该不会是天降好运吧?”他走近摸了摸这根棍子,手感冰冷,敲了敲,发出了金属碰撞的清脆声。看到这一幕,他的心情激动了,想:这根棍子有几斤重,卖掉后肯定能换到不少钱,能买几斤肉回家,简直天降横财!
王老全很快就挖出了这根铁棍,刚把它拿在手上,便觉得它比普通的铁棍沉得多。于是,他决定去镇上的打铁铺找专家鉴定一下。打铁铺的老板一看,便给出了惊人的评价:“这是根金棍!”他拿出秤一称,这根金属棍重足有七斤。经过专业的熔炼和提纯后,最终提炼出四斤黄金,经过议价,一家金铺以120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批黄金。这笔巨款在80年代的中国,几乎足以改变一个拾荒人的命运!
消息迅速传开,王老全一夜之间成了周围村庄的热门人物,成为大家争相谈论的对象。当地的文物部门闻讯赶来调查,但一切都晚了,现场只剩下一些碎屑和残余。专家看着这些残片,痛心地告知王老全:“你把它熔化了,国家的损失至少得有三亿!”为什么一个看似普通的金棍会让专家如此心痛?这根金棍究竟有何来头?
专家们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因为这根金棍的价值远超想象。经过仔细清洗,表面泛出了一种明显的金属光泽,细看之下,甚至可以看到纹路和符文的痕迹。王老全一开始以为这只是一根普通的铜棍,或许表面镀了金。经过一番饿肚子的工夫,他决定带着这根棍子去镇上的打铁铺。尽管外面寒风刺骨,王老全的内心却充满了无尽的喜悦。
他步行了半个多小时,到达了刘铁匠的铺子。这家铺子的刘二是附近有名的老铁匠,他家祖祖辈辈都在做这行。王老全走进去,看见刘二正在专心致志地打制铁器。听到有人进来,他抬起头来问:“王老哥,你这是捡到什么好东西了?”王老全笑着走近,取出那根藏在怀中的棍子,“这根棍子想请你帮忙看看,值不值点钱?” 刘二答应后,并没有立刻接过,而是先把手里的工作完成。几声沉闷的铁锤敲击声之后,刘二才接过了那根棍子。
他称了一下棍子的重量,足有七斤,“这可不轻,应该不是普通的铜棍。”刘二拿过来仔细查看,看到棍子表面有些氧化层,剥开之后,透出一股隐隐的金光。刘二眼睛一亮:“王老哥,你撞大运了!这玩意儿含金量不低。”他仔细观察棍子的外形和纹路,觉得这根棍子很可能是历史遗物,“这云纹、这些细节做工,应该不是现代的东西。”
王老全听得满心欢喜,迫不及待地问:“那你觉得它到底值多少钱?” 刘二沉吟片刻后说道:“你要是同意的话,我们可以将它熔了,看纯度如何。”王老全同意了这个提议,随后刘二带着他去找了更擅长黄金加工的大哥刘长河。刘长河很快开始了熔炼工作,王老全也在旁边全程守着。经过一番处理,最终得到了四斤黄金,刘二和王老全最终商定以12000元成交。
王老全拿到12000元后,整个村子都沸腾了。80年代的万元户可谓是少数,他成了周围人羡慕的对象。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老全的横财自然引来了亲朋好友的借钱请求。可是,王老全并没有盲目地炫耀,而是低调地过着日子,虽然生活变得富裕,但他依旧保持着拾荒的习惯。
然而,这笔财富最终没有逃过村里的眼睛。不久后,王老全把自己捡到金棍的事情告诉了大家,他的幸运变成了村里热议的谈资。很快,消息传到了有关部门,专家们在调查过程中得知,王老全捡到的金棍很可能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可能出自辽代王朝的遗物。那时候的赤峰,是辽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文物资源极为丰富。
最终,专家们通过详细的研究和比对,确认了这根金棍的历史价值。它是一件辽代的礼器,属于皇家使用的高规格物品,估价高达三亿元!专家们虽然感叹遗憾,但也对这次发现寄予了厚望,希望通过这件文物能对辽代历史做出更为详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