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4.2万亿元,同比多增9016亿元,其中政府债与短期企业贷款成为主要支撑。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3%,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大幅攀升至4.6%,环比提升2.3个百分点,释放企业流动性改善信号。尽管居民信贷需求仍显疲弱,但财政发力与政策托底为社融增长提供了稳定基础。
一、社融信贷:财政发力对冲需求不足
政府债与企业贷款成核心驱动
6月社融增量中,政府债券净融资1.35万亿元,同比多增5072亿元,体现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人民币贷款新增2.36万亿元,同比多增1710亿元,其中企业贷款贡献显著:企业短贷新增1.16万亿元,同比多增4900亿元,季末冲量特征明显;企业中长贷新增1.01万亿元,为2月以来首次同比多增,反映债务置换影响减弱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边际改善。
居民信贷修复缓慢
居民部门贷款新增5976亿元,同比仅多增267亿元。短贷与中长贷分别多增150亿元和151亿元,但房地产销售数据仍承压,30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下滑2.15%,二手房价格同比降幅达7.26%。居民中长贷的微弱增长主要源于按揭早偿改善,但就业、收入预期未明显好转,加杠杆意愿仍待政策刺激。
贷款利率保持平稳
1-6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较年初下行幅度有限;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维持在3.1%,监管对银行净息差呵护态度明确。在资产收益率管理下,票据融资同比减少3716亿元,银行主动压缩低收益资产,信贷结构逐步优化。
二、货币活化:M1增速跳升背后的流动性改善
M1增速大幅回升
6月M1同比增速环比提升2.3个百分点至4.6%,主要受去年低基数(手工补息整改影响)及企业流动性改善驱动。企业活期存款新增1.7万亿元,同比多增9755亿元,显示经营资金周转效率提升。财政存款减少8200亿元,叠加理财资金季末回表,推动居民和企业存款分别新增2.47万亿元、1.78万亿元,存款结构向实体部门转移。
居民储蓄意愿仍处高位
上半年居民存款累计新增10.77万亿元,存贷比达9.21,反映消费与投资意愿偏保守。尽管618消费场景带动短期贷款小幅回升,但居民部门新增贷款仅1.17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低位。政策端需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存款利率下行或推动储蓄向消费转化。
政策空间与市场预期
三季度政府债发行高峰将至,社融增长仍有支撑。央行或通过降准降息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货币政策更注重“适度宽松”与结构性工具配合。企业短期贷款冲量或随季度切换回落,但化债政策推进与财政资金拨付有望维持企业流动性改善趋势。
总体来看,6月金融数据折射出财政积极托底与实体需求弱复苏的平衡格局。政策端需在稳预期、促消费与优化信贷结构上持续发力,以夯实经济修复动能。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