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韩振永
今年以来,平顶山市不断强化调度督导,开展产融对接,引聚金融活水,加大信贷供给。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666.65亿元,位居全省第5位,较年初新增贷款余额321.08亿元,增量全省排名第3,仅次于郑州市和南阳市,较年初增速9.60%,全省排名第2,同比多增87.08亿元,同比增速11.29%,高于全省4.41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已超额完成300亿元的年度目标任务。
信贷投放工作持续全省领先。深入分析全市信贷投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采取周统计、旬通报、月排名的方法,对信贷投放工作进行常态化调度,督导各银行机构强化目标导向,建立问题台账,压实推进措施,确保信贷投按计划落实,按放时序递增。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围绕重点项目、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把握信贷节奏,逐月实现信贷投放规模、结构和速度“三提升”,主要指标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产融对接路演活动广泛深入。坚持集中路演与个别对接相结合,线上直播与线下推介相补充,常态化开展分县域、分园区、分行业、分链条融资路演和产融对接活动。上半年市级层面先后组织4次集中产融对接和融资路演活动,为重点项目和企业获得信贷创造了条件。经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路演对接活动,促成全市金融机构为各类企业和建设项目新增贷款242.24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75.45%,贷款余额达2665.86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69.981%,有力缓解了项目和企业的融资难题。
金融政策产品宣介扎实有效。收集梳理驻平金融机构151种惠企纾困政策和产品,除结合集中融资路演、上门对接服务等活动向企业发放外,还在河南日报、大河财立方客户端、平顶山市“信易贷”平台、平顶山融媒等媒体进行宣传介绍,重点推广“专精特新贷”“豫正贷”“政采贷”“惠农E贷”“电力贷”“税易贷”等金融产品。同时,深入开展线上直播推介活动,解读金融政策,解答企业疑问,显著提升了民营小微企业的政策知晓度和获得感。
金融服务专员机制作用明显。建立并不断完善市、县两级金融服务专员机制,采取业务培训、定期调度、难题会诊和数据分析等措施,深入开展各类融资服务活动。上半年,市、县两级共组织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新能源新材料、工业制造、生态环保等领域各类融资服务活动314场次,走访企业4255家,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问题570个,融资额86.73亿元,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融资信用信息平台持续优化。整合优化金融服务共享平台、融资信用信息平台(信易贷)和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功能,为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创造便利条件。截至目前,该市“信易贷”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注册企业达9.7万家,入驻金融机构21家,通过该平台受理企业融资请求8837次,达成授信金额224.38亿元,投放金额201.73亿元。辖区10家试点金融机构已通过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累计查询资金流信用信息350笔,发放贷款69笔、12.95亿元,民营企业融资效率明显提升。
“白名单”融资协调机制运行稳健。督导发改、住建和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推进落实小微企业和房地产两个“白名单”融资协调机制。截至目前,已帮助4.44万户“白名单”小微企业获得了贷款支持,授信放款(户)率为97.08%。其中,6533户为首贷户,首贷金额21.13亿元。无还本续贷和信用贷款规模分别为150.27亿元和171.90亿元,累放贷款利率较以前下降了0.69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共为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40个“白名单”项目完成审批额22.36亿元,为38个项目完成投放额度14.21亿元,授信投放率为87.98%,融资满足率达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