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出在羊身上,美国关税收入的暴涨,最终还是要消费者来买单。
就在最近,路透社引述美国财政部6月预算报告说,美国当月关税收入为270亿美元,本财年目前的关税收入已经达到1130亿美元,因为关税收入的增加,也导致6月份美国总收入同比增长约13%。
因为特朗普提高了关税税率,这也是美国关税收入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
凡事都有两面性,关税收入大涨好的一面是,6月份美国录得270亿美元的财政盈余,而去年同期为710亿美元财政赤字。
美国本财年前九个月累计财政赤字为1.34万亿美元。根据美国财政部一位人士的说法,如果按日历日调整,年迄今累计赤字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
看起来1%并不大,但对美国这个庞大的债务机器来说,能够减少1%的财政赤字,也意味着特朗普的高关税,也许真的能够带来他想象中的效果。
按照特朗普刚刚推出的“大而美”法案来看,我们已经很容易明白特朗普到底想要怎样的效果;一方面,特朗普在国内实行大幅免税,企业税、个人税、小费免税等等,同时大力放开监管,激发商业活力。
与此同时,进一步削减美国保险支出,最终美国减少的收入,都要在关税上补回来,这是特朗普的预期效果。
从目前的局势发展来看,一切似乎正在朝着特朗普的预想迈进,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特朗普显然高估了关税的威力,同时也低估了全球被美国征收关税的“反抗”力度。
首先,我们还是要明白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又是如何崛起的。
简单来说,二战之后新的世界秩序逐渐形成,一开始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和黄金挂钩,由于黄金是稀缺总量相对不变的,因此美元的发行也必须要严格锚定黄金总量。
一开始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还不错,但随着人类财富的不断增长,而黄金的总量又不变,“特里芬难题”也就如约而至。
这里先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因为二战后全球百废待兴,急需进行贸易来恢复经济和秩序,而原有的金本位制在1929年大萧条后崩溃,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国际金融秩序混乱,就需要新机制避免重蹈覆辙。
而此时的美国在二战中经济实力空前膨胀,GDP占全球50%,黄金储备占全球75%(约2万吨),成为唯一有能力主导新秩序的国家。
但久而久之,美元和黄金绑定的问题也开始出现。
所谓的特里芬难题,指的是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需同时满足两个矛盾需求——既要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流动性,又需保持币值稳定以维持黄金兑换承诺。这种内在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也变相导致体系不可持续。
全球化,本质上就是欧美提供需求,发展中工业化国家提供供给,而美元外流越来越严重,美元又和黄金高度绑定总量有限,最终美国也就面临着“美元不够用”的情况。
尤其是在1960年代后,美国为满足全球美元需求持续逆差,黄金储备从1945年占全球75%降至1971年仅16%,已经无法支撑35美元/盎司的兑换承诺。
最终,也就迫使美元从黄金背书,转而信用维持的模式。
当然,即便是信用背书,理论上美元可以无限生产,但本质上,特里芬难题并没有变化。美国既要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提供美元流动性,又要维持美元稳定以及信用稳定,这种内在矛盾本质上仍然没有变。
而信用维持,本质上也就是拖延了特里芬难题爆发的时间。
而今天,特朗普所谓的“美国优先”,提高关税,无疑就是在向全球征收“美元税”,就是特里芬难题的具象化。
在特朗普的逻辑里是,过去美国被全球化占了太多便宜,现在美国受够了,不要逆差要顺差,不再要输出流动性,而是要将美元回流到美国,将就业机会回流到美国。
当然,特朗普嘴上说的和实际行动又是两码事;一方面,特朗普希望美元下跌,好维持美国对外贸易优势,但另一方面,特朗普仍然希望维持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显然也是美国噩梦的开始。
毕竟过去全球都习惯了美国当“冤大头”,做美国人的生意,赚美国人的美元;但今天特朗普突然要撂挑子不干了,不仅不干了,还要大肆加征关税,别人能忍吗?
未必忍得了。
以韩国日本为例,这两个在亚洲高度依赖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的国家,在关税问题上,也至今没有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这说明很多国家并不是很愿意为此买账。
这就好比做了几十年生意的邻居,一直做的好好的,大家都很满意,但邻居有一天突然告诉你,现在和我做生意,你得先交30%的关税,即便你知道这位邻居很有钱,但面对突如其来的霸王条款,你很难不挣扎反抗一下。
换句话说,这种全球性的加征关税,当然能够让美国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谈判地位,例如越南,美越贸易谈判中,越南关税被毫无征兆加征了20%,而美国商品进入越南则零关税,不仅如此,美国还要求越南对转口商品加征40%的关税。
这种霸王条款越南也只能答应。
但心里的不满,显然是有的;特朗普的这一轮全球关税,本质上消耗的还是美国的国力,是美国的信用,长期来看,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下滑,也只是时间问题。
除此之外,加征关税带来的收入本身,最终也会由美国消费者买单。
7月8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说,美国今年年底前的关税收入可能“远超”300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这就是2万亿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但这笔钱由谁来掏呢?
显然不是生产商,而是由美国进口商来支付,或者说大头由美国进口商来支付,而美国进口商支付了大头关税,最终也会把这部分成本体现在价格上。
所以,美国关税收入的增加,最终还是美国消费者自己买单,只不过这绕了一圈而已。
按照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经济学主任泰德斯基的说法,美国关税收入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全面增长,因为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试图通过提前购买来避免高关税。
泰德斯基指出,一旦这种影响消退,特朗普在8月1日截止日期之后实施更高的“互惠关税”,将导致美国财政收入每月额外征收100亿美元的关税。
这笔钱,显然就是特朗普裹挟全球企业带来的,而这种占便宜的习惯一旦养成,美国可能会对关税收入上瘾。
毕竟收税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关税相对来说,绝对是其中最简单最简单的一项。
而美国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是世界上消费能力最强的经济体,没有之一;一个美国人的消费能力,抵得上13个国人,据此美国可以肆意加征关税,而毫无忌惮。
但问题在于,当关税加征之后,美国从输出流动性到薅全球羊毛,这可能也会反过来加速美国霸权主义的灭亡。
特朗普,毫无疑问正在加速这一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