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帅 潍坊报道
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的一片沃土上,一座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悄然改写传统农业的叙事逻辑。黄金籽数字农业产业园,这座占地2000余亩的“智慧农田”,不仅凭借“黄金籽”西红柿品牌在消费市场崭露头角,将火山土壤的天然优势转化为品牌竞争力,更通过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以“AI+5G”人工智能种植系统、物联网全链路追溯、数字化销售等创新实践,让传统农业焕发出科技与创新的活力。
“80后”的梁其安,土生土长的乔官人,2015年一个销售西红柿的机会让他与农业结缘,“我看到了机遇,同时我有种情怀,想用先进技术让家乡变得更好。”于是他放弃互联网从业者的身份,返乡创业转型为农业带头人,这一干就是10年。经过不断反复尝试,梁其安于2017年成功创立“黄金籽”西红柿品牌,并在之后的两年与村集体组件合作社开发“番茄王国”田园综合体。当问及园区关于数字化应用时,梁其安说道,“数字化应用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现如今的农业早已不是昔日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两者如何相结合,需要钻研、实验,通过时间得出答案”。
从田间到云端:数字化技术重塑农业生产链
走进黄金籽产业园的智能大棚,不见传统农人的汗流浃背,取而代之的是智能水肥一体机、臭氧土壤杀菌机、智能放风机等设备的静谧协作,通过“AI+5G”人工智能种植系统打造而成的“智慧温室”。这些装置通过5G网络实时联动,将棚内温湿度、土壤EC值、pH值等关键参数上传至云端系统。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史庆华教授团队研发的“有机栽培+限根栽培+匮缺灌溉”技术体系,结合产业园多年积累的种植数据模型,系统可自动调节“温、光、气、水、肥”五大要素,为西红柿营造最适生长环境。
“过去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技术员展示手机端的“黄金籽智慧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轻触屏幕即可完成灌溉、通风、补光等操作。经过对比试验,数字化管理使水肥利用率提升30%以上,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此同时,西红柿生长环境得到精准控制,抗逆性显著增强,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经权威检测,“黄金籽”果实可溶固形物含量(SSC)达7.2%,远超普通番茄4%的行业水平,成为高品质番茄的代名词。
流量赋能:数字化销售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
黄金籽农业产业园以数字化销售为核心引擎,构建“电商旗舰店+直播带货+预售定制”三位一体的销售网络。在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之外,黄金籽敏锐捕捉直播经济的风口,组建专业团队入驻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新兴平台。通过“基地直采+场景化直播”模式,主播在田间大棚实时展示西红柿生长环境,用“现摘现测糖度”的直观体验征服消费者。借助抖音预售模式,提前7天锁定订单,精准匹配产能。数字化销售渠道的拓展,使产品溢价空间提升50%,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彻底破解传统农业“丰产不丰收”的困局。
此外,产业园与阿里云共建火山农业大数据平台,实时分析用户画像与消费趋势,反向指导种植与加工。通过历史销售数据预测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种植规模,将“黄金籽”西红柿种植量从日销2000箱提升至3000箱规划量,富余产能定向转化为番茄丁、发酵酒等深加工产品,二级果利用率从15%提升至80%。2024年,平台数据助力精准开发北上广深高端定制礼盒,客单价达148元,溢价率达75%,推动农产品从“论斤卖”向“论品质卖”转型。
在数字化应用这条道路上,园区也在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不断摸索创新“农民主播+品牌供应链”双赢模式,培育出数十名本土“新农人”主播,由企业统一提供品控、物流与售后支持,农民零成本参与直播带货。据了解,2024年农民主播团队创造销售额1200万元,带动社员户均增收2300元。“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经验,成功入选山东省创新创业大赛冠军案例。通过数字化销售体系,“黄金籽”品牌辐射全国多个城市,同时构建起“田间直连餐桌”的数字化高速路,让火山灰里的“黄金产业”闪耀全国市场。
科技小院:产学研融合催生“数字农技”新生态
2024年3月,由中国农技协认证的“山东昌乐西红柿科技小院”正式落户产业园。此后的时间里,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专家团队长期驻村,围绕数字农业开展“靶向攻关”。针对传统限根栽培人工成本高的痛点,团队研发出基于机器视觉的根系生长监测仪,实现自动调节营养液配比,为解决匮缺灌溉依赖经验的弊端,开发出土壤墒情预测算法,节水效率提升25%。这种“问题从田间来,成果到田间去”的研发生态,使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缩短60%。通过“教授驻村”的形式,有效破解了技术转化难题。
不单有研发团队的支持,产业园还联合高校开设“数字农匠研修班”,“近几年我们联系了一批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像朱明院士、高亮教授等,都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经过培育定型的西红柿具有籽粒饱满、酸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特点。”梁其安介绍说。通过VR模拟种植、AI诊断病虫害等沉浸式课程,培养既懂农业又精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产业园已孵化200余名“新农人”,带动周边多个村庄迈入智慧农业赛道。
共富密码:数字技术释放乡村振兴乘数效应
黄金籽产业园所在的唐家店子村曾因传统种植模式受困于市场波动,2016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迈出第一步,然而,单一产业、小规模种植和分散经营一度让发展受挫。2017年,梁其安通过引入企业运营和数字化管理,探索形成“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的村社企一体化模式。以党员示范带动黄金籽西红柿种植,实现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探索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面对产能瓶颈,片区党委应运而生,整合15个村庄资源,通过联村共建、统一运营,带动社员人均增收千余元,形成"党建统领联村共建"的抱团发展新格局。
针对传统农业价格波动痛点,创新“订单保底+溢价分成”机制。企业与村集体签订协议,以稳定价格收购黄金籽西红柿,村集体受益的同时,再将订单分派给农户。村民种植风险由企业兜底,收入从“靠天吃饭”转为“稳定工资+分红”。关于乡村振兴,梁其安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让我体会最深的是乡村振兴首要在人,没有人才支撑,乡村振兴无从谈起。如何才能凝聚人才?关键还是靠组织。”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共赢”,黄金籽数字农业产业以组织创新破题、以品牌建设立势、以人才集聚蓄能,“村社企一体化”不仅重塑了生产关系,更通过数字化与品牌化激活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特色道路,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生动实践。
未来图景:数字农业给出的“昌乐答案”
近年来,潍坊市农业农村局不断完善智慧农业发展支持政策。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实施意见》《潍坊市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建设行动方案》《潍坊市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在技术研发、场景培育、模式推广等方面形成了“一揽子”支持政策。这些强有力的激励政策,必将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像梁其安一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为家乡农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站在智慧农业的风口,黄金籽产业园正加速布局下一代技术。对于产业园未来数字化发展规划和目标,梁其安向记者说道,“接下来,我们将对现有种植端数字化模型进一步升级打造,把AI大模型技术应用到生产种植过程中。”他还表示,要将园区的种植系统与销售系统打通,形成一个产业物联网,有效解决种销不平衡的难题,通过这种理念,对于后续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从实验室里的数据模型到田间地头的智能设备,从手机屏幕前的直播带货到农民账本上跳跃的收入数字,黄金籽数字农业产业园用实践给出了答案:当古老的土地遇见数字技术,传统农业便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这里,数字化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让农业更高效、乡村更富裕、生态更美好的温暖力量,而“黄金籽”,正以数字化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