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午12时,招商银行武汉长江绿色支行的大厅屏幕上正实时展示着当日的能耗数据:“今日实时用电量132.63千瓦时,今日实时碳排放70.293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这串数字背后,是商业银行在自身运营中应对温室气体挑战的缩影。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如何围绕自身运营和业务发展情况节能减排,是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的题中之义。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年初印发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所指引的方向,商业银行应着重加强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进资产组合和自身运营低碳转型等重点工作。
招商银行在战略层面早已着手布局,在该行2022年制定的绿色发展规划中,就提出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体系、绿色风险管理体系、绿色招行运营体系”三大支柱。其中,绿色招行运营体系的目标在于降低全行办公运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网点“微创新”、降碳新举措
网点作为银行服务客户的前沿阵地,其运营中的“微创新”正成为降碳行动的鲜活实践。2024年,招商银行启动32家网点装配式装修建设,截至年末已完成27家。这种装修模式将传统现场施工工序移至工厂,通过预制化材料与部品部件的标准化生产、现场快速组装,像搭积木般,可有效减少施工粉尘与噪音;同时选用绿色环保板材,从源头践行低碳理念。以招商银行北京月坛支行为例,作为北京首家装配式“零碳”银行,其完工后无需特殊的空气治理,甲醛含量即已低至每立方米0.054毫克,优于0.08毫克的标准值;网点搭载的“智慧能碳系统”更能实时监控能耗,精准推动节能降碳。
在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的华中金融城核心区域,驻扎了360多家省级金融机构。碳排放权登记结算公司亦落户于此。毗邻交易所,招商银行在此地就设有一处绿色支行——长江绿色支行。“支行从筹建开始,始终将资源节约、低碳减排,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据该支行行长彭小敏介绍,支行一手抓“开源”,在楼顶安装太阳能柔性供电系统,利用太阳能每天储电约15度,完全满足网点功能用房等公共区域的照明供电,一手抓“节流”,通过能源管理平台,精准监测网点整体能耗、分区能耗,进一步推进降碳。
针对传统银行网点店招灯箱、厅堂大屏、空调系统、灯光照明四大耗电“集中区”,武汉长江绿色支行提出创新式的解决方案。关于店招灯箱,支行内置AI智能识别日照装置,随太阳光照强弱,醒目的“招商银行”店招自动调节亮度,灯箱自动开启关闭。仅此一项即可节能50%,每天节电约20度。在厅堂大屏,支行使用更先进的激光投影技术,将传统LED屏幕的60度耗电量压降到6度,省电90%。在空调系统,则配置了温度传感器,温度一旦过高,即自动喷水为散热模块降温,提高空调能效,空调用电量从每天120度降至80度;安装2.4G雷达波感应传感器,在相应的自助服务区和集中办公区,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暗”,日均省电15度。
每家网点“降碳”招数各有不同。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周浦支行则在修建过程中采用了低污染、可回收利用的环保材料,比如,在客户休息区的书架采用了竹材而非木材,办公区铺设的经久耐用的SPC地板。装修后的检测显示,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远低于传统装修,TVOC(总有机性挥发物含量)下降了65%。
员工的环保意识也随之提高,“工作当中,我主要负责绿色金融客群的获取和经营,经常接触碳金融、碳资产管理等内容。随着工作的深入,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便萌生了办一场‘碳中和’婚礼的想法。”2024年,长江绿色支行一名员工自发举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婚礼,共计带动1000人参与助力,助力者通过乘坐地铁或公交出行累积碳减排量等方式,向新人捐赠了1340千克碳减排量,以此覆盖完整举办一场婚礼所需的碳排放量。
二、抓住降碳治理“牛鼻子”
银行网点作为银行体系内的“毛细血管”,微小单元的“绿色氛围”实际上源自企业内部持续的绿色理念传播。2024年4月,招商银行在深圳、太原、福州等地开展以“绿色出行,咖啡等你领”为主题的绿色出行活动,鼓励员工提升绿色环保意识。三场活动的绿色出行总里程超过16000公里,折合减少碳排放248.13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聚焦员工行为的绿色实践是招行推动低碳转型的生动缩影;而要从根本上降低运营碳排放,则需从能源消耗这一核心环节入手。能源消耗是全球碳排放的最大来源,也是招行自身运营碳排放中的最大构成部分。该行在2024年针对能耗采取了三类重点管控举措,一是发布物业能源相关管理办法,填补自身能源管理制度空白;二是推进节能技术运用;三是推进精细化管理。
从节能技术运用的具体实践来看,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的探索颇具代表性。经过调研发现,分行部分网点的VTM设备存在24小时不关机现象,造成能源浪费;部分网点则强制断电关机,可能影响设备寿命。通过技术攻关推出的智能开关机系统,能根据网点营业时间,设定自动开关机策略,既可避免强制断电损伤设备,又能显著降低待机能耗,据测算,通过这一微创新举措,年减碳量相当于种植1200棵树木的年碳吸收量。
从单点实践到系统布局,围绕“能、水、纸、废”,招行已形成了一套全资源管理体系——其自身搭建的能源管理平台已覆盖54处总分行办公楼宇和174家支行网点,实现电力消耗数据的自动收集与实时监测;形成“源头减量-过程管控-循环利用”的全链条节水机制,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办公无纸化、印章电子化、报销无纸化等举措,降低纸张消耗;推进车辆排放减量化、餐饮油烟净化高效化,实现废气治理全流程管理。
构筑低碳管理“全体系”
作为一家头部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已连续第五年对外披露《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绿色运营议题在其内部的重要性正在逐年提升。2024年,该行将绿色运营小组升级为绿色运营管理委员会,形成“董事会指导-委员会统筹-部门执行”的治理架构,将绿色运营深度融入全行战略布局。在架构中,“绿运委”负责招行体系内绿色运营相关工作的统筹规划、审议决策、执行落实及监督指导等,确保各项决策和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完善的治理架构为绿色运营工作指明方向,但更为关键的是构建绿色运营管理体系。该体系的搭建与自身运营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周期长、覆盖面广、专业度高的系统工程,而难点之一就是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建设。
202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在《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推动金融系统逐步开展碳核算”,“推动金融机构加强自身及其投融资相关业务碳排放数据的管理和统计。”
招商银行是国内较早开展温室气体核算的金融机构之一。2023年,该行聘请权威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标国际通用标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修订版)》《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价值链(范围三)核算与报告标准》,全面盘查公司超过 1900 家机构过往三年自身运营活动的碳排放源,梳理碳足迹,摸清运营碳排放“家底”。
2024年,温室气体核算工作进一步夯实。该行一方面开展法人口径运营层面温室气体数据质量提升专项工作,通过回检历史数据、明确收集标准,提升数据质量;另一方面,拓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组织子公司全面盘查过往四年自身运营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实现核算范围与深度的双重突破。
“我们在同业中率先出台运营碳核算管理制度并上线碳管理系统,以制度规范与科技赋能为低碳运营提供长效保障,同步实施系列减排举措,助力自身绿色转型”,据招商银行有关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管理-核算-减排-抵消等方面,完善运营层面温室气体管理体系,进一步做深做实温室气体排放管理。
据悉,2025年,招行将以“降碳”为核心目标,加强低碳管理举措,提升节能减排成效,持续优化绿色运营精细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