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浪财经头条 报道,微博认证为漫画家的大V@杨笑汝 发文揭露了被电信工作人员诱导办理贷款的过程。
该大V表示,接到自称是中国电信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员报出了其名字和详细地址,并称其“实名认证过期”,需要工作人员上门重新认证。
在征得该大V同意后,工作人员上门操作身份证扫描和拍照,并要求其在工作人员的电子合同上签字。签字页面显示为“甜橙融租”,大V对此产生怀疑,但最终在工作人员的解释和压力下签了字。在工作人员离开后,该大V查询发现,甜橙融租是中国电信旗下金融平台推出的融资租赁产品。
也就是说,该大V签署的融租合同实质上是贷款合同,将原本每月支付的月租费转变为向甜橙融租的三年期贷款。合同内容意味着其需向甜橙融租贷款三年的月租费,由甜橙融租代交月租,用户再向甜橙融租还贷款。以前是常规的月租模式,现在被替换为“甜橙代缴话费,用户偿还贷款+利息”的金融链条。而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并未明确告知用户合同性质。大V质疑,运营商以“实名认证”为幌子,诱导用户在不知情下签署金融贷款合同。意识到被骗后,大V立即联系工作人员要求取消合同。工作人员仅口头承诺次日上午前撤销,10000号接线员则表示会记录并协助处理。
截稿前,该大V尚未更新其所签贷款合同的撤销结果,因此,真实情况目前还不得而知。
不过,在相关转发区,其他网友表示遭遇了类似的情况。
有人表示,之前有电信工作人员上门推销宽带,宽带套餐以融合套餐的形式出现,即手机套餐与宽带服务捆绑销,满多少的套餐就送宽带,这种套餐可能会提供一些额外的设备或服务,如免费的光猫和电子监控设备,但往往需要用户签订一定期限的合约。
然而,工作人员并未告知用户,电子监控设备实际上是通过小额贷方式提供的,这意味着用户需要贷款来支付设备的费用,然后通过每月的返还来抵消这部分费用。
这并非中国电信第一次因“套路贷”被用户投诉,其旗下翼支付此前被多家媒体曝光存在“分期付款,免费赠机”活动。
2023年,央广网转载新华社《半月谈》以《办个手机套餐,却被“套”进了“网贷”的坑》为题的文章,揭露了全国多地消费者在中国电信办理业务时遇到的“网贷坑”。
有消费者在办理业务时,被业务员告知在网即送免费送礼品,包括手机、手表等电子产品。后来发现实际上是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分期贷款条约。
此外,在黑猫投诉、小红书等平台也可见消费者对翼支付“套路贷”的投诉。
需要注意的是,运营商将基础服务包装为信贷产品以此牟利的行为,已被司法定性为规避监管的无效借贷,具体可参考广东高院2024年判例。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8条规定: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因此,消费者可以根据法律依据主张合同因欺诈无效,要求撤销并恢复原缴费模式。
有专家曾直言,此类事件频发,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有关。
理论上,信用贷是金融产品,持有国家颁发合法金融放贷资质的企业才能对外推广和销售,但实践中,给消费者打电话推销和办理的往往都是第三方代理公司的人员,这些推销人员的目的就是忽悠消费者提前消费,完全忽视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权益保护。正是相关部门对此乱象监管处罚不力,导致愈演愈烈。
期待相关部门能加强对电信行业的监管力度,规范业务推广和代理商管理行为,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电信公司则应加强对一线业务员和代理商的培训与管理,明确禁止违规推销行为,严肃惩处不规范行为,并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
此类事件也给广大电信用户带来警醒,在面对此类推销或业务办理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所有费用、服务内容以及任何可能的隐藏费用或附加条件。
在签订任何合约前,务必确保自己完全理解并同意所有条款,以避免未来的纠纷和不必要的费用。
如果你对推销的内容有疑问或不确定因素,建议直接到电信的营业厅进行咨询和确认,以确保所有信息都是透明和准确的。
编辑:cc
下一篇:金价,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