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美国联邦储备局的权力格局正悄然生变。 随着美联储理事阿德里安娜·库格勒突然宣布将于8月8日提前辞职,一场关乎货币政策独立性、经济走向乃至总统权力边界的角力,也在阴影中愈发激烈。对于正不断对美联储施压、意图强力干预利率政策的前总统特朗普而言,这突如其来的权力真空,无疑是送到手边的政治礼物。
库格勒的离职本应是一件技术性的人事变动,但时机之敏感、背景之复杂、政治含义之浓厚,却注定这不会是一场平静的告别。她是拜登政府时期亲自提名的美联储理事,是少数具有劳工经济学背景的高层成员之一。她的存在,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代表了美联储更倾向就业与通胀平衡的政策立场。但在美联储抗通胀紧缩政策推进下,她始终未能形成更具影响力的制衡角色,而如今,她的提前退出,则直接打开了一个由特朗普重新定义美联储的通道。
特朗普并不掩饰他的野心。他在社交媒体上直接点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要求其“像库格勒一样辞职”,并扬言美联储董事会应接管决策主导权。这番言论,不仅赤裸裸挑战了美联储的独立性原则,更暴露出其一贯的威权式货币政策取向。过去数年,特朗普在任期间便频繁攻击美联储“加息太慢、动作太弱”,如今在竞选关键阶段再次挥舞“降息大旗”,旨在为未来可能的经济滑坡提前“预埋政策炸药包”。
美联储原本设立的宗旨之一,就是在面对行政压力时能够保持技术判断和市场中立,维护美元信用和全球金融稳定。但一旦理事提名被完全政治化,美联储将沦为总统政策的附庸,市场对其判断的信任也将随之崩塌。
美国历经几十年的通胀治理,靠的从来不是哪一任总统的直觉,而是央行体系对货币周期的独立判断。库格勒的离职象征性地打破了这一稳定机制的一道护栏。而在当前高利率与衰退预期并存、就业市场与通胀数据交织摇摆的背景下,美联储如果再被拉入党争洪流,将直接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这种公开“逼宫式”的话术,似乎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他要求鲍威尔辞职的同时,甚至提出“董事会接管控制权”的表述,堪称对现代货币制度的一记耳光。这不是民粹主义的无知发言,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舆论测试——他在试探美国民众与政界对货币权力集中化的容忍底线。一旦回应寥寥,他便可以在下一轮政治博弈中推进更极端的提名,彻底打通“白宫——美联储”这条本应隔绝的通道。
如今,外部世界早已看穿美国所谓“独立央行”的神话。在全球市场眼中,美联储早就不是只向数据负责的技术机构,而是动辄受华盛顿政治操纵的巨型杠杆。过去一年美元加息周期已令全球多国债务危机接连爆发,如今若再加上“特朗普版理事会”的钳制,美元信用的根基将被进一步动摇。
这一切发生的速度正在加快。这不仅是对美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拷问,更是对一个国家制度防线的极限压力测试。美联储是否会沦为总统的个人经济助推器,取决于下一位理事是谁、如何被提名,又是否会在国会山上遭遇足够的阻力。而留给制度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