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时报评论员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于8月21日至23日举行的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发表演讲,这场被市场视为其任内关键节点的一次重要政策表态的演讲,正成为全球资产定价的关键锚点。当前,市场预期9月降息概率已超85%,但美国7月PPI环比超预期增长0.9%的数据,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通胀预期的涟漪。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不只是美联储的“政策发布会”,更是全球央行沟通的“超级周期”。在关税冲击、政治博弈、经济放缓等多重压力下,鲍威尔的演讲将成为市场判断“软着陆”概率的关键变量。
眼下,鲍威尔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如何在“通胀顽固”与“增长承压”的矛盾中找到平衡点。7月PPI数据的超预期上升,主要受能源价格反弹与供应链成本上升推动,而特朗普政府拟对华加征关税的政策,更可能通过输入性通胀渠道进一步推升物价压力。这种关税通胀与传统的需求拉动型通胀不同,其具有结构性特征,使得美联储传统的利率工具效果大打折扣。
从政策路径看,市场期待鲍威尔释放降息周期开启的明确信号,但更关注其如何应对通胀不确定性。若鲍威尔强调数据依赖,对PPI数据波动表现出警惕,可能暗示9月降息幅度仅为25个基点;若其淡化短期通胀波动,聚焦于就业市场降温与经济动能放缓,则可能释放更激进的宽松信号。历史经验表明,美联储在面临滞胀风险时往往优先稳定物价,但当前2.9%的失业率与持续疲软的职位空缺数据,又为预防性降息提供了依据。鲍威尔需要在控通胀与稳增长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点,其演讲中关于“通胀预期锚定”的表述,将成为判断政策倾向的关键。
此次鲍威尔的演讲若释放降息信号,可能触发“预防性降息”行情:一方面,宽松预期将推动美债收益率下行,支撑美股估值修复,尤其是科技股等对利率敏感的板块;另一方面,若鲍威尔同时警示通胀风险,可能导致“股债双杀”的短期波动。加密货币作为另类资产的代表,其表现将更依赖于风险偏好与美元流动性的双重影响——若降息信号强化了美元贬值预期,比特币等资产可能迎来资金流入;但若通胀担忧导致美联储政策转向,则可能引发剧烈调整。
当前,美联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政治压力。特朗普政府对低利率政策的渴望,与美联储维持物价稳定的法定职责形成直接冲突,也加剧了市场对未来政策路径不确定性的担忧。
对新兴市场而言,美联储政策的外溢效应,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鲍威尔此次所释放的信号,将直接决定新兴市场未来数月的资本流动、汇率稳定和经济增长前景。
若鲍威尔明确开启降息周期,将带来三重利好:一是利差收窄。美联储降息将缩小美国与其他新兴市场之间的无风险利差,吸引国际资本回流新兴市场股市和债市,缓解这些国家面临的资本外流压力。二是美元走弱。降息预期通常会削弱美元指数,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如石油、铜)可能上涨,对于资源出口型新兴市场(如巴西、智利)构成直接利好。三是融资成本下降。全球美元流动性趋于宽松,将降低新兴市场企业的美元融资成本,减轻其债务负担。
若鲍威尔的演讲传递出“通胀顽固、降息谨慎”的鹰派信号,新兴市场将面临严峻挑战:第一,资本外流与货币贬值。鹰派信号可能导致美元阶段性走强,引发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从新兴市场撤资,导致本币大幅贬值。对于高度依赖外部融资、拥有大量美元债务的国家(如土耳其、阿根廷),这无异于一场“完美风暴”。第二,输入性通胀加剧。一个强势美元和美联储不作为的预期,将使得新兴市场在应对“关税通胀”之外,还要承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和资本外流带来的本币贬值通胀,形成“通胀螺旋”。第三,增长前景恶化。全球需求放缓叠加融资成本上升,将严重打击新兴市场的出口和投资,加剧其经济下行压力。
因此,对于新兴市场而言,鲍威尔的演讲并非遥远的“美国事”,而是关乎自身金融稳定和经济命脉的“头等大事”。各国央行和财政部门已开始未雨绸缪,一方面通过外汇市场干预和资本管制工具防范资本流动冲击,另一方面通过本币互换协议等机制确保美元流动性安全。
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点不应仅停留在是否降息,更要读懂鲍威尔对通胀韧性与增长风险的权衡逻辑,以及在政治压力下美联储的独立性底线。正如伯南克在“第二轮量化宽松”时期的演讲重塑了全球资产定价格局,鲍威尔的此次重要表态也可能成为未来一年市场风险偏好的分水岭。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有理解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才能在资产定价的“十字路口”找到正确的方向。
总 监 制丨王列军 车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