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就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带着20多份中俄双边合作协议从北京回去,享受上合峰会带来的“好消息”时,欧盟那边突然摆出一副“下马威”的架势。21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被冻结案,欧盟正在考虑,如何用这些资金帮助乌克兰重建?而这一消息,也让俄罗斯人彻底愤怒了,俄罗斯认为,这是盗窃!
前不久,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公开表态,欧盟正研究如何在俄乌冲突结束后,把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用来为乌克兰的国防和重建买单。路透社的数据很扎眼——21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被锁在欧盟系统,绝大部分(约1830亿欧元)还在比利时的“欧洲清算银行”。这不是零花钱,而是俄罗斯央行的主权资金。俄方多次发成警告,西方政府对其资产任何形式的扣押都是“盗窃”,直接动摇全球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信任。也确实如此,这直接影响到西方信誉!
欧盟这波操作,背后其实藏着一堆分歧。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等东欧“鹰派”国家高声疾呼,要求马上把俄罗斯资产全部扣押,用于支持基辅。爱沙尼亚、立陶宛、波兰口气很硬,摆出一副“援乌不计后果”的姿态。但法、德、比利时等老牌大国却死死踩着刹车。比利时副首相普雷沃直接否决,强调这些资产受到国际法严格保护,强行没收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还会削弱欧元的全球信用。法国、德国也明确质疑合法性和风险,担心欧元区信誉遭到不可逆打击。
有专家认为,这种没收主权国家资产的做法,全球没有先例,欧盟一旦这么干,很可能踩进法律“雷区”。欧洲新闻台引用的分析很到位:“没收和使用冻结俄罗斯资产将为欧盟创造一个法律雷区。”这其实就是在赌整个欧洲金融秩序的底牌。更何况,大部分资产都在比利时“欧洲清算银行”。一旦出事,不仅欧盟自身要承担高风险,连带会让全球投资者对整个欧元体系产生巨大疑虑。
主要原因是,乌克兰的财政压力已经压得欧盟喘不过气。基辅明年一年就缺口数百亿欧元,欧洲和平基金每年为乌克兰提供30至50亿欧元,钱从哪来?答案就是——靠这些被冻结资产的利息。去年10月,G7和欧盟就达成协议,同意只用俄罗斯资产产生的利息给乌克兰贷款,原始资产不动。但现在俄罗斯越来越勇,援乌压力越来越大,那些“鹰派”国家急了,直接推动彻底没收。而匈牙利干脆掀桌子,直接起诉欧盟理事会,反对欧洲和平基金动用这些资产,说这违反了欧盟法律。
这边普京刚刚在中国收获满满。中俄双方签下能源、航天、人工智能、农业、检验检疫、卫生、科研、教育、媒体等20多份合作协议。俄方这个“好消息”背后,是上合组织峰会的巨大红利。普京在天津上合峰会上公开感谢中国主办“规模最大、成效最强”的峰会,这次峰会,也没让俄罗斯失望!
普京讲话直接点名,赞赏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强调亚太经济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引擎地位稳固。普京还专门指出,欧元区主要经济体面临衰退,而全球经济特别是亚太还在快速增长。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更是全球治理改革的话语权中心。
中俄这轮“战略升级”,让欧盟的金融极限施压变得更像一场“地缘豪赌”。20多项高科技、能源、农业、媒体等合作文件,夯实了中俄之间的互信和利益绑定。从能源管道到人工智能,从太空合作到教育互认,中俄正在用协同创新打破西方的封锁与遏制。普京刚刚拿到的这些“红利”,不仅是经济上的回血,更是全球战略版图上的新支点。
但欧盟这边的“下马威”,却摊上事了!2100亿欧元的主权资产,一旦真的被没收,不只是俄罗斯的损失。这种先例一开,全球所有非西方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央行储备都会面临“被扣押”的风险。谁还敢把钱放在欧洲?谁还会放心用欧元做储备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