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程帅星 文图】9月10日,大河财立方记者在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5年7月末,郑州市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48万亿元和4.2万亿元,占全省的30%和45%,存、贷款余额在全国36个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及直辖市中分别排第14、第12位。
郑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张霄牧介绍,金融业是郑州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发挥了对省会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郑州市拥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421家,银证保法人金融机构29家,地方金融组织总数131家,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体系。
2024年郑州市金融业增加值完成1421.3亿元,占GDP比重9.8%;2025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完成782.9亿元,占GDP比重10.7%,同比增长4.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2、1.5个百分点。综合竞争力在28个区域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9位。
科技金融方面,郑州市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企业7765家,贷款余额2656.8亿元,同比增长8.9%。绿色金融方面,绿色贷款余额4920.7亿元,较年初增加647.8亿元。普惠金融方面,综合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今年上半年,郑州市累计使用支农支小再贷款234亿元,同比多用85.2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038.1亿元,同比增长9.8%。养老金融方面,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快速落地,金融对养老产业的精准供给能力有效提升。数字金融方面,金融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力度加大,数实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
作为郑州金融业的名片——郑州商品交易所龙头作用进一步发挥。截至7月末,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期权品种累计达47个,成交量、成交额分别占全国期货市场份额的34.77%和12.72%,成交量和上市品种在国内同类期货交易所中均居第1位,带动107家期货机构入驻郑州,吸引国内2200亿元结算资金在郑州沉淀。
此外,“郑好融”平台已在人民银行完成企业征信机构备案。郑州发挥线上“郑好融”平台功能,设立规模5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落地“N”个线下金融服务港湾,打造“1+1+N”普惠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郑好融”平台注册用户突破110万户,117家金融机构入驻,发布金融产品231款,授信规模突破872亿元。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