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23日电 迎金秋,揽丰收。眼下,山西和顺县李阳镇崔家坪村的百亩谷子已渐渐褪去青翠,披上金黄外衣。碧波荡漾的谷田里,颗颗饱满的金色谷穗铺满田野,微风拂过,漾起层层金浪,预示着又一个丰年即将到来。
时值金秋,崔家坪村的田野上谷浪翻滚。只见一株株谷子颗粒饱满,被压弯了腰,村民们在这里挥舞镰刀、辛勤劳作,脸上满是充实和满足,“丰”收的喜悦不言而喻。
郑静 摄
李阳镇崔家坪村村民赵连生说:“我今年种了十四、五亩谷子,长势挺好的,每亩能收个七、八百斤。”
有利的山地地形,充足的水源和日照条件,再加上农户的精心种植照料,崔家坪村的小米远近闻名。在种植过程中,村里不仅严格执行农作物科学栽培管理技术,还积极与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开展长期合作,围绕种子基因改良、精准水肥管理等环节加强研发,抗病性和产量显著提升。
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杂粮研究室主任冯晓敏说:“2019年的时候,我们与崔家坪村建立了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主要依托我们省里边项目跟国家的一些项目,对崔家坪的这个杂粮进行示范推广。谷子系列,我们主要示范推广的是张杂谷系列,通过栽培技术以及新品种的引进,帮助亩产增产10%以上。”
郑静 摄
李阳镇崔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朱元林说:“我们村今年种植谷子有300亩,荞麦有100亩,全部实行连片种植,还采用了山西农大高粱研究所研发的新品种,长势特别好。我们将以小米种植基地为核心抓手,推动康顺杂粮销售专业合作社产业提质升级,在种得好、产得好、卖得好上持续发力,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让传统优势焕发新生机。”
为持续发展这一优势产业,崔家坪村通过创办康顺杂粮销售专业合作社,构建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品种优化和管理培训等全方位服务。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运营,持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杂粮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完)
(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