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跨越18年的温情兑付
“这是我丈夫2007年存的,最近搬家才找出来……他已经走了快一年了。”近日,一位女士攥着一张2007年开具的定活两便存单,走进交城农商银行营业部大厅,声音里藏着难掩的伤感。
这张定活两便存单,落款日期停留在2007年,距今已整整18年——比营业部里不少年轻员工的入职时间还要早。存单主人是女士已故的丈夫,如今她想取出这笔存款,却因不清楚存款具体情况,也不知道已故亲人的存款该怎么办理继承,只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求助。
看到客户泛红的双眼,营业部运营主管立刻带领团队启动“沉睡遗产”专项服务。按照规定,代理支取已故存款人资金,需逐一核对身份、继承证明等材料,可这张“老存单”遇上了新难题:多年系统升级后,2007年的开户信息在新系统中部分模糊,旧账号与新账户的匹配成了关键。
“您别着急,办理业务需要的材料清单我给您列好,存单信息我们来查。”运营主管一边轻声安抚,一边带着团队扎进历史数据里:从综合系统调出2007年的原始开户数据,逐页比对存款人身份信息与旧账号流水,再对照系统升级的账户迁移记录,一点点“拼凑”存款轨迹。半小时后,旧账号成功关联到新账户,本金与累计利息清晰可查,且从未被支取过。
同步推进的,还有继承材料的梳理。工作人员全程手把手指导女士填写申请单据、完善小额继承证明,省去反复沟通的时间。从客户进门说明需求,到最终顺利支取存款,原本可能需要多日的流程,在交城农商银行的高效协作下,1小时内便完成兑付。
这张跨越18年的存单,承载着客户对亲人的思念;这场加急的兑付服务,彰显着金融服务的温度。面对系统升级留下的账号难题,面对小额继承的特殊需求,交城农商银行没有让“历史遗留”变成“客户困扰”,而是用专业与温情,把难题变成了暖心的服务故事。未来,交城农商银行仍将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让每一次服务既守得住合规的严谨,更带得去守护民生的温度。
来源丨交城农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