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印度尼西亚做出了一项震动东南亚防务圈的决定:批准4.5亿美元的外国贷款,正式采购意大利海军于2024年退役的“朱塞佩·加里波第”号轻型航母。这艘服役近40年的老舰,即将摇身一变成为印尼海军的首艘无人机航母,助力这个千岛之国跻身“航母俱乐部”。
一纸《南海仲裁案》裁决的落下帷幕之际,东南亚的海权平衡就此被一锤之下撬动,中美两国的博弈也将从此走向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博弈格局
经过几番的周密的打量和深入的策划,这笔交易才逐步的成形了.。早在2025年6月的雅加达国际防务展上,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公司就向印尼抛出了橄榄枝,强调这艘航母“舰况良好,剩余寿命可达15-20年”。随后,意大利就将“加里波第”号的改造为无人机航母提出了一个较为详尽的方案,即将其四个主要的技术领域都纳入了改造的范畴。经过近一年的艰难的评估与谈判,印尼最终在8月底由发展规划部的部长拉赫马特·潘布迪的致函国防部长就这项历史性的大采购等事都敲定了。
“加里波第”号满载排水量1.38万吨,全长180米,配备滑跃甲板,最高航速30节,曾是意大利海军的核心资产,参与过科索沃战争、阿富汗反恐行动等重大任务。不过,印尼并不打算沿用其原有的AV-8B垂直起降战机,而是瞄准了更符合现代战争趋势的无人机体系。据透露,土耳其研制的TB-3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将成为主力舰载机。这种无人机可折叠机翼,续航时间达24小时,并能通过AI自主起降,完美适配“加里波第”号的甲板布局。
为何选择“老舰”?印尼的航母情结与战略算计
可见印尼对一艘已经退役的二手航母的垂涎三尺,表面上看这也的确是“性价比”最好的选择.。4.5亿美元的价格,仅相当于一艘新型护卫舰的造价,却能让印尼瞬间获得东南亚唯一的固定翼航空平台。但深层次原因,则关乎国家野心。
作为拥有1.7万座岛屿的群岛巨国,印尼早就对打造一支“蓝水海军”深感渴望,其不仅要能有效的守护其那一长串的海上航线,更要能充分的将其丰富的海上油气资源打造成真正的“海上之宝”。近年来,印尼已从意大利、英国、土耳其等国引进多艘6000吨级护卫舰和新型潜艇,航母正是其海上拼图的最后一块。
如中国的075E两栖攻击舰那样,也考虑过其他的战略选择,例如一款更为先进的两栖攻击舰的开发等。尽管其价格仅达4亿美元的水准已将其置于当今世界的许多先进的战舰之上,但最终印尼也还是选择了意大利的二手航母。原因在于,“加里波第”号骨子里是真正的航母,其设计专为固定翼飞机起降优化,而075E更侧重两栖登陆任务。对印尼而言,航母不仅是武器,更是地区地位的象征。
隐忧重重:老舰改造的挑战与地区博弈
然而,这笔“划算买卖”背后暗藏风险。首先,航母的维护成本堪称“吞金兽”。如泰国的“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那样一晃就成了“景点”,其根本原因就是一味的追求“先进性”而不顾“可行性”,如其被迫常年停靠港口的教训历历在目。印尼海军年度总预算约12亿美元,而“加里波第”号仅年维护费就可能高达2000万美元,还不算舰载机采购与人员培训开支。
其次,技术整合是一大难题。印尼军备素有“万国牌”之称,空军使用俄制苏-35,海军护卫舰配备荷兰雷达,如今航母又引入意大利平台和土耳其无人机。不同系统的兼容性挑战巨大,备件采购周期长达数月,战时可能成为致命弱点。更关键的是,印尼缺乏航母操作经验。目前仅有50名船员在意大利受训,要凑齐300名专业岗位人员还需3年时间。在此期间,航母恐难形成有效战斗力。
地缘政治方面,印尼此举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随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的海军力量日渐强大,泰国也将其现有的航母一一升级,军事的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凸显了中美之间在南海的军事竞争的日益白热化的局面,也为中方的南海政策的深入推进埋下了不少的伏笔。印尼军方虽强调航母将用于“人道主义救援”,但其在南海争议海域的巡逻行动必然加剧地区军事化趋势。
未来展望:无人机航母的新赛道
尽管挑战重重,印尼的航母梦仍透露出前瞻性。将“加里波第”号改造为无人机航母,顺应了全球海军发展潮流。土耳其、伊朗等国已率先探索无人机舰载化,这种模式成本低、门槛适中,适合中小国家。若印尼能成功整合TB-3无人机乃至未来的隐身无人战机,或许能在南海开辟一条“非对称作战”新路径。
按计划,“加里波第”号将在意大利船厂进行18个月改造,预计2027年交付印尼。但当这艘老舰真正起航时,它是否能真正地将印尼的海洋雄心转化为实力就全看它的后勤保障如何、将其配的上一支真正的高效的舰队,舰员的训练程度如何以及它的战略部署的得如何了。而东南亚的海上格局,也已因这艘退役航母的东迁,悄然开启新一轮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