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纬41°黄金种植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素有“中国正北黄芪之乡”的美誉。这里光照足、气候凉、土壤净,孕育出的“正北芪”,其黄芪甲苷含量远高于国家标准,是名副其实的优质道地药材。近年来,固阳县抢抓“药食同源”政策机遇,把一棵小小的黄芪,做成了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大产业,走出一条以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金色之路”。
荒原变宝地,生态种植铸就好品质。固阳黄芪的卓越品质,源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不断创新的生态种植模式。截至目前,全县黄芪种植面积已达10.2万亩,其中有机认证面积超过1万亩。权威检测数据显示,固阳黄芪的黄芪甲苷含量高达0.194%,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达0.04%,分别是国家药典标准的2.4倍和2倍。
在银号镇大庙村的野山坡上,一片“仿野生”黄芪基地格外引人注目。负责人吴涛涛采用“六年育一芪”的野生抚育方式,不施肥、不打药,依靠自然选择,培育出的黄芪根系长达一米以上,药用成分达到药典标准的7.5倍,单株最高售价达3000元。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黄芪品质,也有效保护了野生种质资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留下宝贵基因。
精深加工激活产业新动能。过去,固阳黄芪多以原材料形式外销,效益不高。如今,当地引进和培育了27家精深加工企业,开发出黄芪饮料、黄芪酒、黄芪化妆品、黄芪功能性食品等7大系列100多种产品,真正实现了“从根到枝”全利用。
走进君康芪业科技有限公司,黄芪经过提取、浓缩、灌装,变成一瓶瓶植物饮料,远销日本、韩国;内蒙古绿博汇公司推出的黄芪曲奇、黄芪面膜等产品,一上市便销售一空;龙驹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研发的黄芪奶酒,填补了市场空白,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2023年,黄芪被正式列入“药食同源”目录,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产业兴旺富了农家。黄芪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农户种植黄芪亩均收益约3000元。西斗铺镇红泥井村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如今依靠黄芪种植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人均年收入达到1.1万元。每年黄芪田间管理期,村里外来务工人数达700多人,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等消费增长。“真没想到,咱们这么偏远的村子还能吸引这么多人来打工!”红泥井村党支部书记董建军感慨地说。
2024年9月,“中国固阳·正北黄芪产业发展峰会”成功举办,为“正北芪”品牌走向全国开辟了“金色通道”。目前,固阳已建成3000亩黄芪产业园,黄芪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
从荒山野岭到万亩药田,从初级农产品到百种精深加工品,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固阳县用一棵黄芪“链”起了乡村振兴大产业,让这座北疆小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芪”开得胜、扬帆远航。(来源:固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