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欧洲、澳大利亚、美国、日韩都能用第三方支付,唯独中国不行。”这不是网友的吐槽,而是写进了一封正式的举报信。10月20日,一份《关于苹果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举报信》在网上炸开了锅。55名中国用户联名举报苹果公司,理由简单直接:你凭什么对中国消费者区别对待?
举报信由王琼飞、田军伟两位律师牵头,递交给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内容掷地有声——苹果强制所有中国用户只能使用自家的IAP支付通道,禁止第三方支付,还抽取高达30%的“苹果税”。而欧美国家的用户,早就能自由选择第三方支付渠道。说白了,别人有选择,中国人只能“被选择”。
要命的是,这种区别还不是个例。从售后政策到应用支付,苹果在中国的“特别政策”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维修价高、退货难、封闭系统、抽成30%,这些词,苹果用户太熟了。可每次有人抱怨,苹果都装聋作哑。毕竟在中国市场,它赚得太舒服了——全球利润的近三分之一,全靠中国消费者撑着。于是有人就问了:苹果是不是觉得,中国人真傻、钱真多?
这话不好听,但现实挺刺耳。欧盟去年已经逼着苹果开放第三方应用商店和支付系统,美国、韩国、澳大利亚也在立法要求公平竞争。苹果嘴上说“尊重当地法律”,结果到了中国,这“当地法律”就自动失效?真是选择性守法的典范。你能对欧盟低头,却对中国消费者摆架子,这不是傲慢,是偏见。
举报信提出的三大诉求,个个都击中要害:第一,要求苹果开放除IAP以外的第三方支付,并免收任何佣金;第二,开放除App Store以外的应用获取渠道,同样不得收取费用;第三,降低数字商品和服务的抽成比例,必须低于全球最低水平。别看要求挺“狠”,其实这就是别的国家用户早就享有的权利。我们要的,不是“特权”,只是“平等”。
“天下苦苹果税久矣。”这话不夸张。所谓苹果税,就是你买个App、充值个会员,苹果都要分30%。开发者敢怒不敢言,消费者被迫多花钱。有人算过账:你在App Store充100块,开发者到手只有70块。剩下的30块,进了苹果的腰包。这样的比例,在任何行业都算是“暴利”。但苹果把它包装成“生态维护费”,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更讽刺的是,苹果口口声声说“保护用户安全”,禁止第三方支付“防诈骗”。可欧美放开第三方支付后,用户安全并没下降,反而让开发者生态更活跃。原来“安全”只是个借口,真相是——苹果不舍得放下那棵摇钱树。因为每一笔支付,都是它利润的血液。开放?那是割自己的肉。
这次的举报信,其实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双标心态。它享受中国的销售红利,却不给中国用户应有的权利。每年新品发布会都能刷屏,每个季度财报都靠中国撑腰。可一谈到政策平等,它就开始装死。对欧盟妥协,是“遵守法律”;对中国用户保持封锁,就是“统一标准”。这逻辑,连中学生都觉得可笑。
苹果在中国的傲慢,远不止支付体系。售后也是老问题。别的国家能免费换新,中国用户一出保修期就是“自费维修”。哪怕是质量问题,也常被“使用不当”一笔带过。甚至有网友调侃:苹果的售后政策,全靠你的护照号码决定。这不是玩笑,是事实。不同国籍、不同价格、不同待遇——苹果在全球一碗水端得极不平。
很多人说,中国市场太大,苹果不敢乱来。但现实恰恰相反——正因为市场太大,它才敢横着走。苹果清楚,中国用户离不开它。生态闭环绑得死,数据迁移又麻烦,一部iPhone绑你三年五载。越离不开,越能薅。典型的“囚笼式商业模式”。但别忘了,哪怕最铁的粉丝,也有被激怒的一天。
这55个举报人,其实代表的是更大群体的愤怒。不是谁真恨苹果,而是厌倦了被区别对待。我们愿意花钱,但不愿意被当冤大头。苹果之所以能在中国横行,是因为我们一次次忍让。可忍耐不是纵容,理性消费不等于被动挨宰。举报信的出现,是一次民间层面的“觉醒”:如果苹果不守规矩,中国用户也能让它难堪。
更深层的讽刺在于——苹果这些年最爱强调“尊重市场”“重视中国”。可真到规则层面,它的尊重往往只到嘴上。它可以为欧盟修改系统结构、开放API,却死活不为中国市场调整一点点政策。你要说是技术问题,不信;要说是合规问题,更不信。这就是赤裸裸的“双标逻辑”——能妥协的地方全世界都有,除了中国。
别忘了,苹果在中国可不是弱者。它的供应链、代工厂、销售渠道,全都深深扎根于中国。无论是富士康的生产线,还是国内开发者的App生态,都是它离不开的依托。可它享受着中国的制造,却不给中国用户平等的待遇。这种“拿了好处还端架子”的姿态,早晚得翻车。
从欧盟对苹果动手,到韩国立法限制“应用垄断”,再到今天55名中国消费者集体举报,全球对“苹果税”的忍耐,显然到头了。时代变了,苹果那套“你离不开我”的傲慢逻辑,也该打个问号了。因为越来越多的用户在问:为什么欧美能享受的公平,我们就不配?
苹果公司暂时没有回应,但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傲慢。它以为时间能冲淡风波,可这次不一样。举报信的公开,不只是一次投诉,而是一记警钟。中国市场不是苹果的提款机,也不是它的例外区。既然能为欧盟修改规则,就别装不懂中国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