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10月2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大楼外景。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摄
北京时间10月30日凌晨,美联储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再次下调25个基点到3.75%至4.00%之间。这是美联储继9月17日降息25个基点后再次降息,也是自2024年9月以来第五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
不过,此次降息决定并未得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全体委员的支持。决议声明显示,有2人投票反对降息25个基点,其中一人主张更激进的降息50个基点,另一人则坚持维持利率不变。这两张方向截然相反的反对票,揭示了美联储内部在政策路径上的深刻分歧。
本次议息会议另一个重要看点是美联储对缩表政策的调整。美联储决定放弃量化紧缩(QT),一个月后结束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计划,这意味着持续三年半的缩表行动即将画上句号。回顾这一进程,美联储于2022年6月启动缩表,去年6月开始放缓步伐,将美国国债的月度缩表规模从350亿美元降至250亿美元,今年4月进一步降至50亿美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过去3周货币市场流动性趋于紧张,继续缩表的益处有限,当前银行储备水平仅略高于充足水平。
在后续降息路径方面,鲍威尔的表态较外界预期更加鹰派。他明确指出,委员会对12月的政策行动存在明显分歧,12月的利率下调并非板上钉钉。政府“停摆”可能会影响12月的议息会议,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可能有必要更加谨慎,经济数据缺失可能构成暂停利率调整的理由。
受此影响,市场下调了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押注。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预计美联储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从一日前的90%大幅下降到65%。美股三大指数全线跳水,盘中一度集体翻绿,随后纳指迅速翻红,道指、标普500指数尾盘跌幅有所收窄,美元指数则直线拉升。有分析指出,鲍威尔的表态给美联储后续的政策前景增添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美国政府“停摆”,市场陷入了经济数据的真空期。在此期间,美国劳工统计局仅发布了一份延迟公布的美国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令市场得以一窥美国经济现实处境的“冰山一角”。数据显示,9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3.0%,为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鲍威尔认为,若排除关税影响,当前通胀水平实际上已与2%的目标相差不远。
然而,9月非农就业数据的缺失,使美联储难以准确判断就业市场的真实状况。当前,美联储在稳定物价与促进就业两大目标之间陷入两难:若降息步伐过快,可能重新推高通胀;但若维持限制性利率时间过长,又会抑制就业市场活力。鲍威尔坦言,在平衡这两大目标的过程中,美联储政策制定没有绝对安全的路径。在数据真空期,美联储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美国政府“停摆”带来的影响不仅限于数据缺失。国会预算办公室在近日的公开信中警告,若“停摆”持续,可能给美国经济造成70亿美元至140亿美元的损失。而且持续时间越长,难以恢复的永久性经济损失比例将显著放大。虽然美联储的政策目标不会因政府“停摆”而改变,但财政缺位使得货币政策的环境更加复杂。
与此同时,来自白宫的政治压力也在持续升温。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加大了对美联储的公开批评,不仅指责鲍威尔行动迟缓,更暗示可能通过人事任命影响美联储决策。有分析指出,这种公开施压可能危及美联储的独立性,迫使货币政策决策更多地受到政治考量而非经济基本面的影响。
多家美国大公司近期接连宣布裁员。亚马逊宣布将在全公司范围内裁员1.4万人;媒体巨头派拉蒙也表示将在包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在内的多个部门裁员至少1000人;联合包裹服务公司透露,今年将裁减4.8万名员工;塔吉特则宣布将削减1800个总部岗位,这是该公司10年来首次实施大规模裁员。鲍威尔表示,许多企业在解释裁员原因时都提到了人工智能(AI)的影响,我们正密切关注这一趋势。
有分析指出,当前美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若剔除数据中心和AI相关投资,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和房地产等传统经济支柱在2025年上半年几乎零增长。对于AI投资是否存在过热风险,鲍威尔认为,当前情况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有本质区别,因为如今的AI企业大多拥有切实的盈利模式和商业基础。
对于美国经济而言,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是美国国债规模的持续膨胀。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国债总额已突破38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随之而来的是沉重的利息负担,预计2025年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将达到1.4万亿美元,占联邦财政收入的26.5%。这意味着美国财政部每月需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利息,相当于每分钟偿还200万美元。
彼得·彼得森基金会主席迈克尔·彼得森警告称,“利息成本已成为预算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过去10年我们在利息上花费了4万亿美元,而未来1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4万亿美元,这些成本挤占了关乎未来的重要投资,损害了每个美国人的经济福祉”。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资产负债表来看,美国政府已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但债务规模仍在持续扩大。这种不可持续的状况已引发国际评级机构的关注。欧洲信用评级机构范围评级公司近日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A-”,理由是美国公共财政状况持续恶化及政府治理标准下降。该机构预计,若无实质性改革,到2030年美国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将升至140%,远高于大多数主权国家。
美联储正面临更加复杂的决策环境。数据缺失、政治压力与债务困境相互交织,将给其后续政策空间的灵活性带来持续影响。未来政策抉择中的任何偏差,都可能引发市场波动并放大经济风险。(作者:孙昌岳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