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10月31日电 10月31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以下简称“人行重庆市分行”)副行长侯崴介绍了重庆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运行特点等情况。
侯崴介绍,前三季度,人行重庆市分行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决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稳”的基础和“进”的态势。
第一个方面是,融资供给充足,主要总量指标持续领先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以来,人行重庆市分行充分发挥信贷与债券“双轮驱动”作用,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信贷市场方面,前三季度累计投放央行资金1006亿元,牵引带动人民币贷款新增3689亿元,同比多增919亿元。9月末,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6.32万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连续7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领先优势由最初的0.5个百分点扩大至1.2个百分点。
债券市场方面,前三季度,全市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1597.6亿元,其中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125.94亿元,同比增长10.44%,有力支持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在信贷与债券两大市场的共同发力下,前三季度全市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520.5亿元,为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第二个方面是,金融资源配置高效,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人行重庆市分行坚持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总牵引,引导信贷投放精准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科技金融领域,深入实施“长江领航计划”,整合股权投资、债券、信贷、保险、租赁等各类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与可得性。截至9月末,全市“双倍增”行动计划下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8641亿元,同比增长22.9%。
普惠金融领域,推广“稳岗贷”等普惠信贷产品,有效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面与满意度。目前,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已经突破万亿元大关。
绿色金融改革方面,扎实推进农业转型金融标准落地,成功争取钢铁、煤电、建材三个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在渝率先试用,支持超170家企业年减碳330万吨。绿色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约30%,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养老金融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养老专属信贷产品,有效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银发产业发展。
消费金融领域,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促进金融让利、商家补贴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其中,邮储银行重庆分行、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民生银行重庆分行等金融机构在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在各方共同发力下,9月末,全市一般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3%,有效促进消费市场回暖向好。
第三个方面是,融资成本保持低位,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人行重庆市分行深入实施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推出“贷款明白纸”,清晰列明各项融资费用,让企业和老百姓“借得放心”。着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9月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1%,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4%,两项利率保持低位运行,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融资成本更低。同时,加强利率政策传导和自律机制管理,有效防范“内卷式”非理性竞争,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共生共荣。
第四个方面是,金融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有力支持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持续完善通道金融体系,牵头建设综合枢纽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打造“保税核注清单融资结算场景”,实现通关、物流与金融数据协同。截至9月末,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领域融资余额突破7000亿元。
不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成功获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等10项试点,外汇便利化政策环境为中西部地区最优。这意味着,企业在重庆能够享受到中西部最便捷、最高效的外汇金融服务。截至9月末,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便利结算410亿美元,惠及396家企业。推动跨境人民币使用扩面增量,前三季度全市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1587.2亿元,规模居西部地区首位。
下一步,人行重庆市分行将继续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继续保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力争年内再投放央行低成本资金300亿元,确保信贷增长匹配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
二是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方案》,深入实施科技金融“长江领航计划”,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增效,全面推广“渝个贷”产品,持续拓宽养老服务场景,推动银行打造养老金融特色网点。深化数字金融服务,推动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结算实现增量扩面。
三是持续深化金融改革与开放。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数字化跨境结算融资服务体系。持续推进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扩容。大力推广人民币跨境使用。加快出台进一步深化重庆市绿色转型金融改革实施方案,做好全国转型金融标准试用,推动绿色融资的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胡虹、游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