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青铜文明
触摸千年文脉
“天地铜生 研学铜陵”
铜文化研学旅游采风行侧记
铜韵悠长,山水藏章。10月31日至11月1日,“天地铜生 研学铜陵”铜文化研学旅游采风行举行。来自省内研学平台、餐饮酒店、文创企业等负责人30余人齐聚铜陵,领略铜陵青铜文化的深厚积淀,感受山川间流淌的文脉韵味,分享研学旅游的宝贵经验,共探研学优质资源的融合路径。
市委常委、枞阳县委书记杨文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晓艳,时代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总编辑张堃等出席启动仪式。



此次研学旅游采风行由安徽出版集团、市文化和旅游局、枞阳县政府共同举办,为2025年铜陵青铜文化节六大子项目之一。启动仪式上,我市集中发布了“一市一品”铜文化特色研学旅游产品、“天地铜生 研学铜陵”精品研学课程、“天地铜生”铜文化主题研学线路及“枞川三味”枞阳特色研学线路。枞阳县教体局、桐城市教育局、义安区教体局共同签署研学旅游互派生源计划协议;枞阳县文化和旅游局、教体局与安徽出版集团“皖美研学”平台达成合作签约。


浮山,素有“文山”之美誉,现存483块摩崖石刻,与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等历史名山并驾齐驱。10月31日下午,嘉宾们携手浮山镇双花小学孩子们一同登上浮山,开展研学课程实地体验。“站在摩崖石刻前,那些镌刻在巨石上的文字,有的比课本还要大。凝视这些字迹,我似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双花小学五年级学生黄雨韩手持放大镜,仔细端详着岩石上镌刻的字迹后说道。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研学旅游不仅为教育注入鲜活场景,更成为铜陵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新路径。11月1日,嘉宾们还前往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大通古镇,漫步古街、探访古寺、凝视古井、抚摸古树、体验民俗,近距离感受“长江微笑天使”江豚的灵动俏皮;走进铜官山1978文创园,参观矿工生活遗址与铜文化陈列展,沉浸式体验“铜矿生活复原”情景;在铜陵市博物馆,走进青铜文明展厅,探寻铜采冶的千年历史,还亲手参与“铜拓版画”非遗体验,感受青铜文化及技艺的魅力。




“铜陵研学资源丰富,铜文化研学课程设置也颇为精妙,而我们侧重于传统文化与生态教育,双方资源高度互补。”安徽春华谷研学旅游公司总经理胡茂燕称,希望借助“皖美研学”平台,推动铜陵与舒城在课程共建、线路共设、生源互换、资源嫁接等方面深化合作,培育并拓展研学旅游消费新热点。

当前,研学旅游已成为文旅重要赛道。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研学旅游体系、服务、产业升级,充分发挥铜文化资源优势,开辟新赛道,挖掘新亮点,培育研学游消费新热点,形成“铜与艺术”“铜与生活”“铜与生态”等跨界互动的发展格局。同时,深化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环球文旅集团等合作,成功推出60余个铜文化主题产品,形成了从“铜遗址、铜开采、铜产品展示到铜体验”完整的铜文化研学主题线路。今年1-9月份,全市接待研学旅游人次达到125万,其中市外研学游客占比达到30%。
“目前,我们已为铜陵市编制出一个‘天地铜生’研学品牌框架,为枞阳县构建起‘枞川三味’枞阳特色研学体系。下一步,将深入推进‘一市一品’的研学品牌建设,创新研学课程形态,整合人文、历史、教育等资源,讲好铜陵的山水人文故事,让省内外学子在‘行万里路’中感悟铜陵这片土地深厚的‘万卷书’。”安徽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陈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