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从促进畜牧产能稳定、支持养殖场降本增效、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等10个方面,“真金白银”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厅在解读措施时表示,我省是畜牧业大省,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全省畜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产能大幅波动、养殖成本偏高、精深加工不足、产品品牌不响、产业保障不强等问题。
十条措施坚持“全要素集成、全链条打造”。聚焦当前畜牧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生产端,实施奖补稳定基础产能,支持降本增效,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提出对符合条件的肉牛(含牦牛)能繁母牛养殖场(户),省级财政按照300元/头的标准给予激励;对超额完成生猪、牛、羊出栏年度目标任务的市(州),省级财政分别按照超额部分50元/头、200元/头、30元/只的标准给予激励。同时,支持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推进以种养结合为重点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加快推进四川智慧动监平台建设,推进动物疫病净化等。
在加工端,加快打造高水平畜禽产品产业集群,省级财政对纳入国家培育计划的产业集群每年给予3000万元支持,对肉类精深加工集群进入省级先进制造业重点集群培育的,培育期间每年给予2000万元支持。
在市场端,提出实施畜牧业品牌培育计划,支持打造“四川黑猪”、黑山羊(绵羊)、高原牦牛等区域公共品牌等措施。在保障端,提出建设全省生猪生产智慧管理平台,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加大猪肉储备调控,强化金融、保险等要素支持,将生猪价格保险升级为生猪养殖综合收入保险。推行以不动产权证书附记养殖设施信息为融资增信的新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抵押率。
此外,对符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畜牧业设备,应补尽补。将生猪产业贷款贴息利率在原基础上增加0.5个百分点。
措施还强调新技术的运用。比如在养殖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方面,推进畜禽养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在检疫监督方面,加快推进四川智慧动监建设,提升防疫、检疫、调运等信息化水平,实现全链条智慧化监管。在产能调控和监测预警方面,通过AI赋能,建设全省生猪生产智慧管理平台,实现生猪养殖存栏、出栏等数据精准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