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华西银行实控权将花落四川银行。6月26日,中国长城资产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所持长城华西银行合计40.92%的股权,挂牌价格43.32亿元。7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发布公告,批复同意四川银行入股长城华西银行,并要求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投资入股事宜。据了解,四川银行如完成对长城华西银行的入股后,将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分析认为,此次入股对四川银行与长城华西银行的协同发展将形成双向赋能。其中,四川银行可进一步强化省级城商行的综合竞争优势,加速规模扩张与区域布局完善;长城华西银行能够借助四川银行的省级平台资源实现经营水平与盈利能力的提升。长远来看,这一整合更将为四川省构建本土“支柱型金融机构”提供关键支撑,对夯实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根基、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川银行与长城华西银行双向赋能,共筑协同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四川银行入股长城华西银行后,两家机构将仍然保持独立法人地位,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这一模式既保障了长城华西银行原有经营体系的稳定性,也为四川银行通过控股实现战略赋能、业务协同创造了灵活空间,使双方能够在各自优势领域深化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
四川银行入股长城华西银行,可以在资产规模、属地经济资源禀赋、资本节约、网点布局、特色业务与优势业务、人才团队等方面增强自身,进一步构建作为省级城商行的竞争优势。
一方面,入股长城华西银行股权且实现并表后,四川银行集团资产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提前且超额实现“五年5000亿”的战略目标。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规定,成为第一档银行后,风险资产的计量可享受投资级客户(核心特征为上市公司或发债企业)75%风险权重的资本节约,大大节约风险资本的消耗,为四川银行资产增长创造充足空间。
另一方面,长城华西银行作为德阳地区存贷款的主力银行,其对公贷款在德阳市的市占率约为13%,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同时,长城华西银行在制造业拥有一定优势,对公贷款中制造业客户占比达10.1%,其中有60%的制造业客户来自于德阳。四川银行入股长城华西银行,可以弥补自身在德阳区域的布局空缺,高效触达当地的制造业客户资源,拓展服务半径。此外,长城华西银行在女性银行、老年银行等方面拥有一定的特色业务,通过整合其产品服务,有利于四川银行构建更全面、更具竞争力的金融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对于长城华西银行来说,四川银行将通过释放多维协同效应实现对其的高能级属地赋能:不仅能助力长城华西银行提升对公贷款业务的议价能力,还将通过优化网点布局、提升运营效能,以及强化管理体系、盘活人才资源等举措,全面推动其经营水平与盈利能力迈上新台阶,为长城华西银行注入发展新动能。
打造“支柱型金融机构”,推动四川省高质量发展
在宏观经济复杂性、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城商行的发展正面临一系列困境。监管部门鼓励城商行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实现做大做强,探索出高质量发展路径。随着各省相继完成省内金融资源整合,其本土金融机构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为区域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全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科教大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以及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的推进加持下,四川省经济快速发展,2024年全省经济总量超6.4万亿,保持全国第五位,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为经济发展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推动新时代四川现代化建设与四川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机构的深度参与和大力支持,需要金融资本全方位对接、提供更多资金供给和服务。
作为全省首家省级法人银行,以及全省唯一一家省级法人城商行,四川银行肩负着打造四川省“支柱型金融机构”,做好四川省金融资源统筹,做大做强四川省金融机构整体实力,完善四川省金融生态,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助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重任。此次入股长城华西银行,正是四川银行践行使命的关键举措。
通过入股长城华西银行,四川银行能够获取一家规模体量适中,发展前景良好的城商行资源,做大四川省单一金融机构体量。这是四川省整合金融资源,迈出金融机构从“小散”到“支柱”之路的坚实一步,推动头部金融机构体量与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步匹配,对四川省支柱型金融机构的建成以及西部金融中心的落地具有重大战略价值,也为后续进一步的金融资源整合奠定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四川银行将通过此次入股,率先在7个副省级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的德阳实现成为“服务地方经济主力银行”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升四川银行支持四川经济发展的能力;依托德阳市丰富、先进的制造业资源,摸索出一条四川银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可行之路;同时,更好地发挥地方法人银行在创建西部金融中心中的龙头作用,强化四川省金融板块实力,提升成都在创建西部金融中心地位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