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清城区东城街道黄金㘵村180亩的山苏种植基地绿浪翻涌,形如鸟巢的蕨叶层叠舒展。这片蓬勃生机背后,藏着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
山苏的市场前景广阔,在销售旺季时常出现“一叶难求”的情况。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闲置地重生“翡翠海”,生态经济双赢开新局
在黄金㘵村的后山,一片近70亩的闲置地曾杂草丛生、遍布沙石。为了有效盘活这一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当地村委会积极链接社会资源,成功促成万地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万地兴公司”)租赁该地块,依托原有的百亩山苏场进行扩大种植,让这片荒芜之地重焕生机。经过土地平整和垦荒清障,曾经的“杂草蔽土”已变作满园“翡翠”,山苏幼苗的嫩叶在地头随风摇曳,为村民带来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山苏喜温暖阴湿环境,适宜林下或大棚种植,抗病虫害强、全年可采收,凭借独特的脆滑口感赢得许多食客的青睐。通过引进台湾的山苏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采用标准化大棚种植和有机肥灌溉的绿色环保经营理念,目前,万地兴公司经营的山苏种植基地年亩产可达500斤、山苏批发价高至30元/斤、市场零售价突破50元/斤,成功打造出“清远山苏”金字招牌,让山苏这一“森林蔬菜”真正成为助力黄金㘵村发展致富的“黄金产业”。
联农带农创新机制,“双重”增收绘共富新景
山苏的市场前景广阔,在销售旺季时常出现“一叶难求”的情况。依靠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黄金㘵村的山苏种植基地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新鲜山苏不仅稳定供应本地万家福等大型商超,还通过冷链物流等运输方式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跨越3000公里抵达吉林等北方城市的居民餐桌,为企业和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黄金㘵村山苏种植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村民铺就了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依托“土地租金+务工薪金”的复合增收模式,周边村民不仅可以收取1000元/亩/年的租金,还可以通过灵活就业赚取薪酬。在采收高峰期,山苏种植场可吸纳60余名元仔角村等周边村民进行采摘分拣工作,为村民们带来120~150元/日的收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山苏种植场内,村民黄叔边施肥边感慨道:“从前种地看天吃饭,如今按时领工资,日子更有盼头!”
产业延伸蓄势聚能,全链“㘵”局擘画远景
除盘活周边土地种植资源外,万地兴公司正立足黄金㘵村山苏种植基地、以全产业链思维谋篇布局,计划携手清远市养土立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新桥村扩种150亩山苏,探索建设规模化山苏种植产业。同时,瞄准山苏的药用价值,规划开发山苏药食同源健康产品,衔接清远市大健康产业,拓宽山苏及其加工制品的销售渠道;并进一步完善质控体系,向上申报绿色食品标识和区级农业龙头企业,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叶叶相连致富路,青山不负耕耘人。黄金㘵村山苏产业的发展之路生动诠释了“工业思维办农业”的理念精髓,撬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让村民农户乘上“绿色快车”,迈向致富增收的康庄大道。接下来,东城街道将持续以山苏产业为支点,通过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举措,探索现代化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的活力。
南方+记者 陈立楷
通讯员 邓健怡 李曦童
【作者】 陈立楷;曾亮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