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友还在纠结“买神华十年是否比存款划算”时,段永平直言买茅台、腾讯肯定要优于存银行。我觉得理由直击本质:茅台和腾讯拥有深厚的品牌壁垒、生态护城河与持续造血能力,对比低利率时代下银行存款那点利息,连通胀都跑不赢,谈何财富增值?前者当然完胜。
但其实真正聪明的资金,早已不满足于单押个股。看看汹涌的南向水流就知道:港股科技龙头+港股高股息红利,现在才是资金共识性最强的“黄金双轨”。
截至周二,南向资金今年净买入港股约7974亿港元,距离超过去年全年约8080亿港元的净买入额仅一步之遥。从行业来看,过去一年港股通净买入最高的4个行业分别为可选消费、金融、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刚好符合港股科技+红利的“哑铃”配置。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7.22
公募基金也是,今年持仓港股的比例不断升高,2季度前十大持仓中有4支都是港股,分别为:腾讯控股、小米集团、阿里巴巴和中芯国际,全是港股科技巨头。
港股科技50ETF(159750)前十大重仓中包含上面4家科技龙头,且标的指数式目前港股唯一全面覆盖“中国科技十雄”的科技类指数,目前正处于加速上行区间,启动迹象非常明显。
这个ETF是两融标的,可以说是同类可比基金中融资净买入居前榜的“常客”,今年以来涨幅超过33%。
红利方面,近日银行股高位调整,整体布局红利ETF的选择性价比可能更高。
比如“新高制造基”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今年以来已经43次刷新成立以来新高,K线一路向北、压根没有“打住”的迹象。这个ETF今年涨幅超过20%,在红利ETF里算是很高的一挂,所以比较“吸金”:最近20个交易日几乎全部保持净流入,区间累计超过4.5亿!
把上面的科技成长与红利防守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当下最犀利的“哑铃策略”——
左手港股科技50ETF(159750)进攻:囊括腾讯、小米、阿里等50家高研发投入的科技龙头,直接受益AI技术革命与南向资金增配。
右手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防守:聚焦银行、公用事业等派息稳定的“现金牛”,低估值+高股息构成安全边际,抗跌领涨属性凸显。
无论市场风格切换还是宏观波动,哑铃两端总有一端能发力。当科技股冲锋时,组合收益弹性十足;当市场调整时,高股息分红稳稳“收租”。
更关键的是——机构测算险资全年计划流入港股超万亿,这两类符合“长期考核”标准的资产,仍是配置主力方向,这不比单押个股香得多?
作者:三好金融民工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