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中旬,上班族小雨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耳朵听力急剧下降,而且耳鸣声严重,于是前往医院就诊,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医生介绍,突发性耳聋发病时来势凶猛,毫无征兆,如果不抓住黄金72小时治疗时间,越往后拖延,越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
一觉醒来,她以为耳朵被灌了水
回忆起自己耳朵出现问题那天,小雨仍旧有些不敢相信。当时早上起来,她就感觉听力出现了问题,像是人站在急剧上升的电梯里,耳朵突然有了负压,又像是耳朵被灌了水,所有的声音都离自己很遥远。
“当时觉得可能是神经衰弱引起的。”小雨解释,一直以来,她经常加班、熬夜,尽管工作疲惫,但她都习以为常,觉得只要有空休息一下,就能好转。结果到了当天下午,小雨发现耳鸣情况加重,接听电话也听不清楚对方在说什么,这才担心起来。可是由于当天工作太忙,小雨硬撑到第二天才请假前去医院就诊。
就诊后,医生告诉她,她患上了突发性耳聋,并要求她住院接受治疗。“感觉天塌了,担心会治不好。”在此之前,她从未了解过突发性耳聋这一疾病,也从没想过这病会盯上自己。
医生正在查看患者情况。
黄金72小时,听力恢复的关键
据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组组长、主任医师谭颂华介绍,突发性耳聋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近年来,我国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有上升、年轻化的趋势,“近段时间以来,只要出门诊,起码会有四五个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前来就诊。”谭颂华表示,很多人一听到突发性耳聋这个病,就以为是耳朵听不见声音,永久性失聪,但实际上,突发性耳聋指的是伴随着耳鸣声、眩晕感的一种听力下降。
当耳朵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眩晕或者头晕伴随呕吐,并且持续数小时没有缓解,则需要警惕了,很可能已经患上了突发性耳聋。谭颂华建议,如果发现了上述情况中的一种,需要及时就医,不可拖延,“要抓住黄金72小时治疗时间。”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出现突发性耳聋后,最佳治疗时间为72小时,治愈率可达到70%~80%,而超过两周,虽然有希望恢复,但有可能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或顽固性耳鸣。
今年高考期间,一名16岁女孩便患上了突发性耳聋,但为了考试,她一直坚持着,直到高考结束才在父母陪伴下,前来治疗,目前仍旧在接受治疗中。而一名突发性耳聋的白领在发现情况的当天,便前往医院就诊,经过一周左右的治疗,已经康复。
生活中这小细节,容易损伤听力
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很多,其中,过度疲劳,心理压力过大及精神刺激,饮食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均有可能造成突发性耳聋。谭颂华介绍,突发性耳聋患病群体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40岁,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一些未成年的孩子也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在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突发性耳聋?谭颂华建议,首先在生活中,要尽量做到合理作息、饮食规律、加强锻炼。如果长时间加班工作,则应当在忙碌过后尽量给自己找时间休息。
其次,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远离噪音比较嘈杂的地方,如果一定要去到一些比较嘈杂的环境,可以佩戴一个降噪耳机。在用耳机听音乐时,不管是哪种耳机,都应当遵循“60/60” 原则,即耳机的音量不要超过60分贝,连续佩戴耳机不超过 60 分钟,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而且,尽量选择音质好、舒适度高的耳机,像一些降噪耳机,如果正确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界噪声干扰,从而降低大家对耳机音量的需求。
此外,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紧张,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减少血管性听力损伤风险。谭颂华强调,突发性耳聋虽然能治愈,但也有复发的风险,因此,当患者被治愈之后,更加要注意个人生活节奏和规律,增强自身抵抗力,避免再度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