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拱手送给特朗普5500亿美元,汽车、农产品市场全面开放。石破茂政府以重大让步换取政治喘息,这份"卖国条约"真能保住他的首相之位吗?
就在日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美日协议的规模"史无前例",但细看条款却令人瞠目结舌。这份被包装成"双赢"的协议,实则是单方面压榨。
【美日贸易协议达成】
美国对日本所有产品维持15%关税,日本则需向美国全面开放汽车和农产品市场。更惊人的是,日本还要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其中90%收益归美国所有。这种近乎殖民时代的条款,立即在日本政坛引发地震。
共同社的尖锐评论直指问题核心:这份协议可能成为压垮石破茂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尤其此前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石破茂虽以"处理美日贸易谈判"为由勉强留任。但如今谈判以日本全面让步告终,石破茂政府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日本媒体圈近日流传着石破茂可能8月辞职的消息。《每日新闻》透露他已向身边人表明去意,《产经新闻》称他将在8月下旬最终决定,路透社更援引政府消息人士说法称"辞职已成定局"。
【石破茂否认辞职传闻】
但耐人寻味的是,日本广播协会最新报道中,石破茂又矢口否认辞职传闻。这种反复背后,折射出日本政坛的暗流汹涌。
细究协议内容,日本的让步堪称触目惊心。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支柱,农产品涉及敏感的政治票仓,5500亿美元基金更堪比现代版"赔款"。
尤其讽刺的是,日本躲过了25%的关税,却仍需承受15%。而特朗普政府并没有放弃继续在防卫费等问题上施压。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勒索,让日本舆论哗然。
石破茂政府的困境远不止于此。自民党内权力斗争已白热化,高市早苗虎视眈眈想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岸田文雄也在暗中蓄力。这两位对华强硬派若上台,中日关系必将面临新考验。石破茂此刻辞职,无异于为党内混战打开潘多拉魔盒。
【高市早苗或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
可以说,这份协议彻底暴露了日本外交的战略困境。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日本却在贸易谈判中,沦落到如此卑微的境地,其背后是战后长期依附美国,导致的战略自主性缺失。如今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大棒挥下,日本连基本的经济主权都难以保全。
面对如此局面,石破茂若想绝处逢生,必须展现非凡的政治智慧。当务之急是稳住国内阵脚,通过细致解释协议条款、制定产业救济方案来平息民怨。在国际舞台上更需灵活周旋,特别是要把握中美战略竞争的机遇,重新平衡外交布局。
其中,改善对华关系可能成为关键突破口。中国连续多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更提供了制度性合作框架。
【改善对华关系或成为关键突破口】
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日本完全可以与中国,发展更务实的经贸关系,为日本企业开拓新的增长空间。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石破茂能保住相位的基础上。目前看来,他的留任更多是权宜之计——既为维持党内表面团结,也为亲自处理协议善后。毕竟换人上台很可能引发政策反复,反而加剧不确定性。不过,石破茂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从更宏观视角看,美日协议的影响已超越双边范畴,正在重塑东亚地缘经济格局。韩国、东南亚国家都在密切关注:当美国连亲密盟友都如此压榨,其他国家又该如何自处?这种疑虑可能加速地区国家"向东看"的步伐,为中国拓展区域合作创造新机遇。
【加速地区国家"向东看"步伐】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上世纪80年代,日本同样在美国压力下签署《广场协议》,最终陷入"失落的三十年"。如今这份"特朗普版广场协议"会带来什么后果?
日本产业界已忧心忡忡。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面临更直接竞争,农业领域可能遭遇冲击,而5500亿美元基金更将抽走宝贵的发展资金。
或许唯一"利好"的是,这份协议充分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真实面目,所谓的"盟友"不过是待宰的羔羊。
当日本这样的核心盟友都难逃盘剥,其他国家还会对美国心存幻想吗?从这个角度看,石破茂政府的困境,恰是给地区国家上的一堂,“生动”的地缘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