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日产汽车正式发布2025财年(2025年3月-2026年3月)第一财季(2025年4月-6月)业绩。财报显示,2025财年第一财季日产汽车营收27069亿日元,上年同期为29984亿日元,同比下滑9.7%;相比于营收,日产汽车的利润下滑更加明显,第一财季净亏损1157亿日元,同期净利润为286亿日元,由盈转亏,这也是日产汽车第四个季度出现亏损。营业利润亏损791亿日元,同期营业利润为10亿日元,减少801亿日元。报告期内,日产汽车利润率为-2.9%,同期为0%。
日产汽车表示,利润由盈转亏是因为销量减少、汇率波动和美国关税。报告期内,日产汽车全球销量为70.7万辆,同比下滑10.1%,销量的下滑也直观地反映出日产汽车在市场上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日产汽车全球销量已经被铃木汽车反超,在日本汽车制造业种排名第四,前二分别是丰田和本田。这些数据之间相互关联,营收的下降与销量的减少紧密相关,而净利润的亏损更是受营收和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与同行业其他品牌在该季度的表现相比,日产汽车的这些数据明显逊色,例如丰田汽车在同期可能保持着销量和利润的稳定增长,这也进一步凸显出日产汽车目前的困境。
美国政府对汽车加征关税,是日产汽车收益恶化的重要原因。据日产汽车透露,美国关税使公司利润减少687亿日元,预计2025财年营业利润最大缩水3000亿日元,这一加税政策直接提高日产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成本,为了维持市场份额,日产要么降低自身利润空间,以维持原有价格销售,要么提高产品售价,而提价又会削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导致销量进一步下滑。无论哪种选择,都对日产的利润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面对如此严峻的经营状况,日产汽车也采取一系列产能调整措施。首先,日产汽车计划到 2026财年将全球产能削减20%,日产汽车将整合墨西哥工厂,将所有汽车生产整合到阿瓜斯卡连特斯综合工厂,以提高生产和物流效率。在日本本土市场,日产汽车将在2027财年结束前停止其日本追滨工厂的汽车生产,并将业务转移到其位于日本南部福冈县的工厂,这是该公司削减产能的全球重组计划的一部分。在中国市场,日产汽车的产能从150万辆削减至100万辆,武汉云峰工厂已被东风汽车旗下岚图汽车收购。此外,日产汽车计划到2027财年将裁员人数增加至20000人,相当于全球员工总数的15%,包括全球生产、管理和研发部门的直接、间接员工。
尽管日产汽车目前面临困境,但在未来展望与应对策略上,还是展现出了一定的决心与规划。在产品投放方面,日产计划到2027年夏季投放10款新能源车型,产品覆盖轿车、SUV及皮卡,并提供燃油、纯电、插混、增程等多元动力组合,满足不同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在技术研发上,日产计划未来5年投资2万亿日元用于加速汽车电气化,并计划在2030财年之前推出23款新型电气化车型,还将研发划时代的全固态电池技术,预计2028年实现大规模生产。此外,日产还将持续优化e-POWER技术,不断提升燃油经济性和驾驶体验。
从长远发展来看,合理的产能调整有助于日产汽车优化产业布局,使其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将资源集中投入到更具竞争力的车型和市场领域,为未来的业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丰富的新能源车型投放,能够让日产在快速增长的新能源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购车需求。不过,日产汽车确实面临巨大挑战,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技术研发也存在不确定性,日产需要加快步伐,提升自身的执行力,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重回发展的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