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317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同比增加501.4%,带动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2156人……记者近日从哈尔滨市人社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哈市全力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人社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多措并举、突出重点,推动就业工作稳中向好。1至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3172人。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36条政策措施,细化149项工作任务,形成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格局。向上争取就业补助资金3.1亿元,稳岗返还、阶段性降费助企减负2.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同比增加501.4%。瞄准高校毕业生就业“黄金期”“窗口期”,开发就业见习、“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岗位1.1万个,举办“丁香人才周”“书记进校园”等专项招聘42场。实行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优先服务、分类帮扶、动态管理机制,带动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2156人,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务工规模达到2.6万人,2125名失业人员纳入包保就业范围,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59个、零工驿站5个。
兜牢底线、聚力攻坚,推动社保体系更加健全。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举办个人养老金宣讲会,全市188.83万人开立账户。13个村集体组织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拓宽筹资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月标准提高10元,117.7万参保居民受益。
聚焦产业、强化支撑,推动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着力打造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发展契合、集聚效应显著的领军人才梯队,目前,市级重点、市级领军人才梯队达到127个。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组织职业技能培训13092人次,订单、定向、定岗培养高技能人才7182人。依托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动3区9县实行医护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全市52家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3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防治结合、维护权益,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建成16个社区(乡镇)劳动关系基层服务站,配备专职劳动关系协调员32名。扛稳治理欠薪政治责任,有序承接建设领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职责,开展冬季攻坚、欠薪风险大排查等多轮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建设项目拖欠工资,畅通维权举报渠道,加快核实案件线索,推动快立快办快结。全面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实现窗口零积累、进京零登记。全面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新模式,切实把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初期,形成“大调解、小仲裁”的工作模式。(记者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