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松涛
在南乐县开元办李藏固村,一场关于“美德储蓄”的基层治理实践正悄然改变着村庄的面貌。自2025年全面推行“道德银行”以来,村民们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等善行义举积累积分,再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让无形的道德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积分赋能聚合力,共建共享树新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积分量化,让美德 “看得见摸得着”
李藏固村的“道德银行”以户为单位建立积分账户,围绕志愿服务、环境整治、孝老爱亲、平安建设等六大类20余项行为设定积分标准。例如,参与一次村庄卫生清扫加3分,调解一起邻里纠纷加5分,主动帮助困难群众加5分。村民每季度可凭积分兑换毛巾、香皂、洗衣液、米面等生活用品,积分越高,兑换的物品价值越大。这种量化机制让道德行为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数字,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
为确保公平公正,村里成立了由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乡贤组成的道德评议小组,每月对村民的行为表现进行评议,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积分变动情况。“现在谁家做了好事,积分一目了然,大家都在暗暗较劲,看谁的积分涨得快。” 村民王振红大姐笑着说。
五治融合,凝聚共治共享新合力
李藏固村将道德银行建设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了 “党建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先导、智治支撑” 的治理模式。村党支部书记杨志亮介绍,通过 “党员联户” 机制,每名党员联系10-15户村民,既负责宣传积分规则,又带头参与公益活动,成为道德银行的“活招牌”。
在自治方面,村民通过 “四议两公开” 程序参与积分细则制定和评议过程,确保制度符合民意;法治层面,将村规民约与积分奖惩挂钩,对违反村规的行为实行扣分;德治上,将积分与 “文明家庭”“好媳妇” 等评选结合,树立道德标杆;智治则体现在开发积分管理小程序,村民可线上查询积分、申报行为,实现治理数字化。
成效显著,文明新风浸润和美乡村
道德银行的推行让李藏固村发生了显著变化。自运行以来,全村80%以上的家庭参与其中,累计发放积分超过1000分,兑换生活用品40余件。过去 “喊破嗓子”难动员的环境整治,如今村民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杂物;邻里纠纷同比减少60%,孝老爱亲、互帮互助的事例层出不穷。
村民杨社珂季度获得75积分,兑换了食用油和洗衣液“以前觉得做好事是本分,现在有了积分奖励,大家更有动力了。”她的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党建引领,探索乡村善治新路径
李藏固村的实践证明,道德银行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有效抓手。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它既满足了村民对物质激励的需求,又强化了精神层面的价值认同。这种“党建引领+积分管理+群众参与”的模式,为其它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南乐县开元办党工委书记张国卿指出,道德银行不仅是基层治理的创新工具,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当村民看到自己的善举被认可、被记录,就会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这正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如今的李藏固村,干净整洁的街道、和睦融洽的邻里、充满活力的产业,共同勾勒出一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和美乡村画卷。在这里,每一分道德积分都是村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印记,见证着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
审核:张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