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行工作人员走入企业,宣导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政策,精准提供金融服务。厦门工行供图
十五年砥砺前行,厦门跨境人民币业务从“破冰试水”到“千帆竞发”。作为厦门市金融领域的排头兵,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以下简称“厦门工行”)立足本地市场,不断丰富迭代跨境人民币产品线,从基础结算延伸到跨境融资、跨境投资、跨境电商、全球现金、汇率避险、全球发薪等全方位综合服务,积极投入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大浪潮中。
从2010年厦门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实施至今,厦门工行累计实现跨境人民币业务量逾3800亿元,服务客户数近4000家,年结算量从2010年的百万元增至现今近600亿元,业务范围从最早的跨境贸易拓展至收益和经常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跨境资金池等,实现了跨境业务领域的全覆盖。跨境人民币货物贸易占比逐年提升至目前的24.5%,近3年共拓展跨境人民币“首办户”超650家。对中国台湾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超342亿元。对金砖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约318亿元。
“走出去”“引进来”的金融底气
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工商银行注重服务“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对于希望使用人民币在境内外设立或取得企业所有权、控制权等权益的企业,厦门工行从市场调研、监管沟通、公司注册、银行开户、资本金注入、增资、减资、股权转让、跨境并购、跨境分红等方面,提供全链条人民币ODI(境外直接投资)与FDI(境内直接投资)服务,高质量助力企业全球经营。截至目前,厦门工行共为120家客户办理逾80亿元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业务。
除了支持跨境投资之外,厦门工行持续在跨境融资方面发力,通过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全口径跨境融资、境外贷款等,积极向实体经济输血,满足企业经营发展资金需求。截至目前,厦门工行共为40家境内企业提供逾252亿元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支持。
企业经营的金融压舱石
为保障企业跨境结算清算的业务需求,除跨境汇款、信用证、托收、保函等基础便利化跨境结算产品外,工商银行依托境内外一体化科技系统,创新设计全流程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境内外、上下游企业全链条使用人民币,以规避汇率风险,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与稳链固链强链,同时打造推出区块链信用证平台“数贸e链通”,构建贸易金融高速直通车。同时,充分发挥工行在12个国家担任跨境人民币清算行的优势,内外联动,持续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清算效率。
同时,为便利中外资跨国集团开展集团内人民币资金跨境归集、余缺调剂,厦门工行积极为企业提供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等跨境资金池业务,助力跨国企业集团实现全球人民币资金的高效归集、划转和保值增值。截至目前,共为11家跨境集团办理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调拨近400亿元。
此外,针对海外人员薪酬发放与汇回存在人民币无法自动入账、临柜数据报送不方便等痛点问题,工行推出跨境e发薪、NRA账户发薪产品,实现自动入账、人事账务分离、到手即为人民币等功能,极大提升外派员工的收薪体验。
科技赋能的金融加速度
近期,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指导、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统一协调下,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共同推动,并联动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成功落地中新跨境贸易数字人民币结算常态化运营首笔业务,这也是首笔中新进口贸易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该笔创新业务,是厦门工行继2024年4月落地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支付业务、2024年12月首笔中新跨境贸易数字人民币出口结算业务后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
据了解,近年来,工行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力量,积极参与区块链信用证结算、数字人民币结算探索,实现线上化、智能化、场景化的跨境人民币服务。厦门工行始终紧跟科技创新步伐,以众多“首笔”跑出跨境金融加速度,优化客户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3月,厦门工行开立康拓平台正式版上线后全球首笔铁矿石进口区块链人民币信用证,金额逾2.2亿元,既是“金融科技+跨境人民币”的一次完美结合,也是大宗商品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一次“再升级”,有效推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向无纸化、数字化发展。(记者 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