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九月底财政年度的临近,特朗普又干了一件轰动的事情,他出人意料地使出了传闻中的“口袋撤销权”,直接让国会已批准的49亿美元对外援助资金“蒸发”无踪。28日,他通过信函通知了国会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迈克·约翰逊,宣布不会动用已批准的对外援助款项,计划停止向15个国际项目提供资金。这封信的内容很快被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在29日通过社交媒体X平台发布。
在美国,国会批准的援助资金通常是不可随意变动的,然而,特朗普的一纸信函竟让这些资金在瞬间失去了效力。这一操作速度之快,犹如魔术般让人瞠目结舌,国会的成员几乎没有时间反应,批准的款项就已被“撤回”。更令外界震惊的是,这一举动背后使用的是一种近50年未曾使用的预算手段——“口袋撤销”,这使得总统绕开了国会的审批,单方面取消了部分资金的拨款。
那么,什么是“口袋撤销”呢?它是一种在财政年度即将结束时,由总统向国会提出请求,要求不再使用已经批准的资金的手段。由于美国财政年度通常在9月30日结束,而国会需要在45天内回应此请求,若未作回应,相关资金将自动失效。这意味着,国会实际上失去了对这部分资金的实际控制权。简单来说,就是总统提议取消某些拨款,如果国会未做反应,总统就可以在不被反对的情况下把资金“收回”。这种手段一旦实行,甚至可以使总统在某些情况下绕开国会对关键支出的控制。
乍看之下,这一举动似乎是为了保证“美国优先”,但深究其背后的影响,会发现它挑战了美国政治的基本结构——三权分立。美国宪法明确规定,拨款权是属于国会的,作为行政部门的总统并不应当有权单方面否决国会已批准的资金支出。国会掌握财政权,就如同家庭中的大钥匙,历来是由国会来决定如何分配政府开支,而总统则可以通过提案和谈判来影响资金分配,但最终决定权依旧在国会手中。特朗普的这一操作,实际上是在试图挑战这一制度。
这招用得相当巧妙,国会的议员们似乎未能察觉,直到特朗普悄无声息地按下撤回键,原本批准的资金就此消失。然而,这种做法对制度本身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国会山的议员们意识到,如果这次能够成功,未来类似的事件可能会更加频繁,财政权力一旦被总统的行政部门削弱,三权分立的框架将面临结构性的松动。
特朗普无视这一制度的稳定性,他通过每一次的争议强化自己的个人政治形象。通过这种“硬刚”国会、削减不必要开支的举措,他向选民展示了一位强硬且果断的总统形象,尤其是在基层选民中,这样的举动无疑为他带来了一定的支持。然而,这种方式也有潜在的风险,总统的权力毕竟是有限的。特朗普的“口袋撤销”实际上是在美国的宪政制度边缘游走,如果国会和法院未能及时反应,财政制衡很可能会被总统逐步侵蚀。
从这一点来看,特朗普的这一动作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财政决策,更是一场对制度边界的试探。今天可能是49亿美元的外援,明天就可能是教育经费、科研经费等其他项目。这意味着,美国总统的权力扩展到某些领域后,可能会出现更多类似的操作。特朗普的这一做法,虽然是在捍卫“美国优先”的理念,但其背后的潜在危机也在不断显现。
特朗普的这一决策,显然激化了美国两党的对立。民主党强烈反对,认为特朗普的做法涉嫌违法,甚至直接批评他是在推动联邦政府停摆。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直言,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加剧政府停摆的风险。而媒体的评论也不乏讽刺,甚至有报道称,特朗普似乎是在企图成为“国王”,而非总统。
此次的争斗不仅仅关乎49亿美元的对外援助款项,更是一次关于权力和宪政边界的较量。总统是否有权单方面决定已批准的支出?国会是否能够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夺回对财政拨款的控制权?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美国是否能够保持其三权分立的核心制度。这场风暴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简单的财政问题,成为了涉及权力划分、宪政原则和美国国际地位的全面对抗。
总的来说,特朗普这一操作虽然符合“美国优先”的政策目标,但它也暴露了美国制度中的脆弱性。在这场政治博弈中,特朗普通过一次次激进的举动,挑战着原本固守的制度界限。而美国未来是否能够守住三权分立的底线,恐怕就要看国会和法院能否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这场因49亿美元援助引发的风暴,最终将决定美国的政治格局和宪政框架是否能经受住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