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以下简称广东省分局)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精准落实到行动上,以政策为引、服务为纽、创新为翼,紧紧围绕涉农经营主体外汇服务需求,积极架设粤企对接全球市场的桥梁,助力“农企粤货”乘风破浪、出海远航。
推政策:保驾护航,铺就乡村外贸“成长路”
便利化政策是乡村产业出海的“方便门”。广东省分局指导辖内各地市分局联合多部门打出“政策直达+精准服务”组合拳,通过召开政策宣讲会、组建企业服务团队等方式,让惠企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为乡村外贸注入成长动能。在揭阳,由“外汇局+银行”组建成的外汇专业服务团队定期上门对接揭阳市育秀实业有限公司等涉农企业,跟踪便利化政策落地效果,收集新的服务需求,通过“政策直达+汇银联动+科技赋能+产业带动”模式,助力公司成长为年出口额近千万美元的“乡村外贸”标杆,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稳定增收。
为了让涉农企业懂政策、用政策,韶关市分局联合当地农业农村局、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通过政策宣讲会、银企座谈等方式开展农产品出海政策指导,深入乳源、翁源等县域,走访涉农企业,通过“一企一策”定制服务,让一系列外汇便利化政策涌向田间地头。为助力农企“出海提速”,阳江市分局开展了“一对一”专班服务,针对出口申报、网银结汇等外汇业务进行全方位辅导,让广东漠阳花粮油有限公司等当地龙头农企享受到外汇个性化服务,大胆迈出“第一步”。
稳生产:精准滴灌,擦亮粤货甄选“金名片”
生产稳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乡村旺。为保障涉农粤企平稳生产,广东省分局指导辖内各地市分局联合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积极为涉农企业化解汇率风险、纾解资金压力,让乡村产业在出海路上“轻装上阵”。惠州市杰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回收乡村废弃动植物油、餐厨垃圾,加工生产并出口绿色环保生物柴油等,惠州市分局针对该企业出口信用证占比高、资金周转快的特点,联合金融机构深耕调研,量身定制“跨境金融+乡村产业”服务方案,指导企业使用电子单证提升跨境资金结算效率,运用出口福费廷等贸易融资业务提升资金回款效率,助力企业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
汇率波动曾是涉农外贸企业的隐忧,湛江市分局为解决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汇率风险、流动资金压力大等困境,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结构特点,指导邮储银行湛江市分行为企业设计了一套“美元存款+外汇套保+国内信用证”组合产品,该项综合服务既有效解决了企业跨境贸易和融资中的痛点,又发挥了金融创新与产业链协同效力,助力企业实现风险管控与资金高效运作。
乡村振兴的根基在产业,外汇服务正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打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针对中山石岐鸽、脆肉鲩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山市分局创新“外汇政策+特色金融”模式,指导银行推出“脆鲩富农贷”“腊味贷”“生鱼养殖贷”“石岐鸽全产业链贷”等贷款产品,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活体抵押”模式,将养殖规模、出口订单等数据转化为授信依据,解决农户押品不足难题。推动银行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模块,了解企业进出口收付汇情况,为水产出口企业提供“出口U汇贷”专项额度。同时,鼓励银行创新推出“汇率避险+贸易融资”组合服务,有效锁定汇率成本,让实打实的红利为涉农企业产业发展“稳预期”。
畅结算:降本增效,激活乡村经济“微循环”
结算效率直接关系企业资金周转与农户“钱袋子”,广东省分局指导辖内各地市分局积极推动外汇便利化政策落地见效,加速资金回笼反哺乡村产业发展。清远市分局指导中国银行清远分行针对蒙牛乳制品清远有限责任公司“未办理名录登记”和“传统外汇收款流程复杂、审核时间长”的诉求,成立专项服务小组,主动对接企业财务团队,指引其通过手机银行“线上名录登记”功能,足不出户完成外汇业务名录登记资质办理,较传统模式提速90%。同时,指导银行在充分展业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了“免审单、直入账、事后查”的全自动化收汇服务,企业只需在交易前向银行报备贸易背景承诺函,后续正常收汇时系统会自动完成款项划转,无需人工干预,显著提升了企业资金运作效率。
在茂名,罗非鱼产业链企业正面临出口收汇“单笔金额小,笔数多、结算流程相对复杂”的共性问题。茂名市分局指导辖内银行用好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顺利推动8家罗非鱼出口企业纳入高水平试点优质企业,占茂名市高水平试点优质企业比重为57.1%。今年1-7月,罗非鱼产业链企业合计办理跨境贸易高水平便利化业务994笔,金额1.1亿美元。单证审核的简化以及高效的收汇效率,保障了龙头企业向养殖农户支付货款的及时性,显著缓解了农户的资金周转压力,政策与服务的叠加效应充分显现。
广东省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未来,该局将继续践行外汇为民的理念,厚植外汇服务的独特势能,用心探索外汇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为“粤货出海”持续注入绵绵不绝的“外汇动力”。
(作者:记者,张厚培 编辑:彭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