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晓宇 李悦
“黄金梨儿大又圆,全家吃了都喜欢。爷爷直夸梨儿脆,奶奶就夸梨儿甜……”这首流传在乡间的顺口溜,唱的可不只是寻常梨子,它说的正是新泰市新甫街道南公南村今年喜获丰收、有“梨中皇后”美誉的黄金梨。
金秋时节的南公东村黄金梨园,是一年中最动人的时候。沉甸甸、黄灿灿的梨子挂满枝头,空气里浸润着清甜的果香。果农们穿梭在树间,熟练地采摘、分拣、装箱,忙碌间掩不住满脸的笑意。“这梨子现在摘,正好赶中秋节!”一位正在装箱的大姐笑着说,“一部分马上发货,还有一部分咱们现在摘下来入库保鲜,错峰销售,能卖得更好。”
南公东村种植黄金梨已有二十三年历史,这个从韩国引进的优良品种,以其独特的脆甜无渣、汁水丰盈、入口即化的口感闻名,加上它个大、皮薄、肉厚、汁多的特点,被许多消费者誉为“梨中皇后”,市场上每斤能卖到4到6元。
“我家种了二十多亩,今年亩产得有5000多斤,收益颇丰!”南公东村黄金梨园负责人王立忠一边忙活一边算着账。喜悦洋溢在村民们的笑脸上,全村黄金梨预计总产量能超10万斤。
好品质源于好方法。王立忠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坚持做生态果品,走的是绿色健康的路线。”他介绍,果园彻底告别了传统做法,“我们不用化肥不上粪,也不打农药。”那用什么?——用“蚯蚓蛋白”和“植物氨基酸”等生物制剂来防虫和补充营养。
“现在每亩地地下大约生有几万条蚯蚓,”王立忠解释道,“它们在地下帮忙疏松土壤,增加透气性,它们的粪便还是天然的有机肥。”除此之外,果园还广泛应用生草技术,坚决不打除草剂。任由草类生长,覆盖地面,既能防旱保墒,又能有效降低地表温度,营造更健康的微生态。
这种精细化管理远不止于此。果园积极引入智慧农业,通过土壤墒情监测、水肥一体化滴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化手段,实现了对梨树的精准呵护。“今年我们产的梨,糖度平均达到14.5度,最高的超过16度!”王立忠捧着一个硕大的梨子自豪地说,“你看,这个得有一斤二两!”
丰收的喜悦,最终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随着黄金梨美名远扬,不少企业客户年年慕名而来。一位正在现场采购的企业代表表示:“我们公司每年中秋都会来采购黄金梨作为职工福利。这个梨皮薄肉厚汁多,口感特别好,员工们都非常喜欢!”这样的企业订单不仅稳定了销路,更打响了“新甫金梨”的品牌。
“下一步,我们计划积极改良新品种,引进秋月梨,并探索直播助农的新模式,”王立忠表示,“我们要让这颗小小的黄金梨,真正变成打开乡村振兴大门的那把‘金钥匙’。”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南公南村的黄金梨产业之路,正是新泰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丰收的不仅是甘甜的果实,更是农民们对美好生活日盛一日的向往与信心。如今,这金黄的果子正持续散发着振兴乡村的“甜蜜动力”,引领着南公东村走向更加富足、更加美好的明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