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释放强力“稳”信号。
10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7.0995,较前一日上调26点,为去年10月下旬来首次升至7.10上方。
尽管近期国际范围内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但有关“人民币升值窗口开启”的讨论在逐步升温。后续看,专家认为,多重因素有望支持人民币汇率保持稳中偏强。
中间价保持偏强
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内在动力
“中间价收复了7.10关口,并创下了自2024年10月21日以来的升值新高。”跨境金融研究院发布观点称,这一现象值得关注,而且,市场实时即期汇率也在中间价的引导下呈现升值态势。
10月15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直线拉升,日内上涨约200点;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持稳于7.12附近。截至13时30分,离岸、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报7.1286、7.1256。
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市场对于人民币逆势强势的表现多有关注,并认为人民币或进入新一轮升值周期。
“我们可以观察到反映境内美元流动性的关键指标-境内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同比增速在今年向上突破了人民币汇率升贬周期切换的阈值6%—10%水平,表明人民币汇率进入升值周期。”兴业研究外汇商品部首席汇率研究院郭嘉沂表示,今年美国进入第二库存周期的主动去库阶段,需求下行,劳动力市场明显走弱,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背景下,美元流动性明显转松。
多重因素有望支持人民币汇率保持稳中偏强。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季度外部波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会逐步显现,而以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加快推进为标志,逆周期调节政策的适时加力将确保经济运行基本稳定。充足的政策空间也意味着经济基本面将为人币汇率提供重要的内在支撑。
“接下来人民币汇率仍将以稳为主,快速升值或大幅贬值的风险都不大。”白雪表示。
当前外汇市场对于人民币的预期整体稳定。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对记者表示,最近人民币汇率“三价合一”趋势明显。9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在岸即期汇率偏离幅度降至近三个月新低,境内外即期汇率延续强弱互现格局,月均偏离幅度继续收敛,显示市场汇率预期基本稳定。
美元指数虽企稳
但长期前景并不乐观
除了人民币的逆势走强,美元指数的企稳反弹也是市场关注的热点。
自9月18日美联储降息以来,美元指数已从96上方反弹逾3%。上周,美元指数连续四个交易日走高,强势站上99关口,创下逾两个月新高。截至今日13时30分,美元指数仍持稳于99关口附近。
分析人士认为,得益于全球局势的不确定性,美元指数避险属性进一步凸显,支撑美元持续攀升。
“本轮美元指数在联邦政府停摆的背景下不降反升,主要属于‘被动走强’。”白雪对记者表示,近期美元指数的上涨,是受欧元、日元走弱而间接推动的。欧元、英镑分别受法国内部动荡以及英国财政状况影响而走弱,日元则因高市早苗当选新任首相,引发市场对日本货币宽松的预期,导致日元大幅贬值。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发布报告认为,美元指数反弹的逻辑类似黄金,主要缘于美国政府“关门”带来的阶段性避险偏好。
尽管美元指数当前转为强势,但多位业内人士对美元指数长期前景并不乐观。专家表示,美元能否进一步上涨,取决于美国政府停摆问题的解决,以及未来经济数据的表现。
招商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外汇分析师丁木桥发布报告认为,美元后续自身的风险依然存在:一是美国政府“关门”拖延时间越长,对经济的负面冲击也将越深,数据公布的时间也越迟,联储决策失误的风险也越大;二是特朗普干预美联储独立性的风险依然存在。
作者:范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