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动航空领域近日发生了一起标志性事件。美国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制造商Archer Aviation于10月15日宣布,已斥资1800万欧元(约合2100万美元),成功收购了德国竞争对手Lilium GmbH公司旗下约300项核心专利。这笔交易发生在Lilium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数月之后,揭示了“空中出租车”赛道上资本与技术博弈的残酷现实。
对于Archer公司而言,这次收购无疑是一次战略性的“抄底”。据悉,该专利组合几乎涵盖了eVTOL飞行器的所有核心技术领域,包括高压系统、电池管理、飞行器设计、飞行控制、电机、螺旋桨以及涵道风扇技术。这些都是决定未来电动飞机性能、安全与效率的关键。
Archer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当·戈尔茨坦(Adam Goldstein)对此表示:“Lilium的开创性工作推动了eVTOL设计与技术的前沿。我们非常激动能将这些尖端技术融入Archer,以加速我们自身产品路线图的推进。” 不久前,Archer刚刚在2025年美国公务航空协会(NBAA)大会上展示了其旗舰机型“午夜”(Midnight),预计此次收购的技术将很快被整合进其后续的研发与迭代中。
与收购方的雄心勃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售方Lilium的黯然离场。作为曾经的行业明星,Lilium在其eVTOL平台和相关技术的研发上累计投入了超过15亿美元的巨额资金。然而,尽管技术领先,公司却在为旗下“Lilium Jet”项目寻求最后2亿欧元的关键融资时遭遇失败。
资金链的断裂最终导致了这家技术巨头的崩溃。在多方寻求新投资无果后,Lilium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此次专利出售正是其资产清算程序的一部分。这起事件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在通往商业化的道路上,先进的技术必须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雄厚的资本支持相结合,否则再美好的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
放眼全球,先进空中交通(AAM)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整合与洗牌。Lilium的倒下和Archer的收购并非孤例,它标志着行业正从“百家争鸣”的探索期,逐步转向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的成熟期。在此过程中,知识产权已成为各公司构筑护城河、争夺竞争优势的核心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轮全球整合浪潮中,我们也能看到中国资本的身影。例如,另一家德国eVTOL先行者Volocopter此前已被一家中国买家收购。这表明,在这一新兴的全球性赛道上,我国的企业和资本也正积极布局,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取关键技术和市场地位,参与到未来天空的角逐之中。此次Archer对Lilium专利的收购,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竞赛。
上一篇:江苏两名处级干部被查
下一篇:澳元兑美元涨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