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尼将斥资90亿美元采购42架中国歼10CE战斗机”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然而,拨开舆论迷雾,结合印尼军费预算、采购传统及地缘政治考量深入剖析便会发现,这一传闻与事实相去甚远。真相是:印尼既无如此雄厚财力采购全新歼10CE,中国也绝不可能将最先进的四代半战机以“白菜价”批量抛售。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印尼版对印尼财长的专访,为这场采购传闻带来了关键反转。财长明确否认“90亿美元专用于购买42架战斗机”的说法,真相实则有两层核心:这90亿美元是印尼军队2026财年的整体采购预算,并非专门用于战斗机采购的专项资金;其中分配给空军的预算仅16亿美元,且需覆盖除已采购的“阵风”外,其他四代半战机的采购开支。
这笔账不难算:以歼10CE出口巴基斯坦的单价约4000万至5000万美元计算,16亿美元仅能购置30余架,这还未计入配套武器、人员训练及后期维护等必要费用。若要采购42架全新歼10CE,预算缺口显而易见。
印尼的采购逻辑:新机不切实际,二手战机更具可行性。
回顾印尼空军的采购史,其装备堪称“万国牌”集合——美制F16、俄制苏27/30、法制“阵风”齐聚一堂;五代机计划更是同时押注韩国KF21与土耳其“可汗”,可见其采购决策既饱含政治考量,又缺乏系统性规划。
在此背景下,若印尼选择引进中国战机,更符合逻辑的方案绝非昂贵的全新歼10CE,而是二手歼10A/B。核心原因有二:
一是价格优势契合财政现实。
16亿美元若用于采购全新歼10CE,扣除配套服务费用后最多只能购置10余架;而若采购二手歼10A/B,足以让印尼获得20至30架战机,快速实现机队规模扩充,这与印尼空军“填补战力缺口”的核心需求高度匹配。
二是改装后性能足以胜任。
歼10A/B换装风冷有源相控阵雷达,搭配PL15E和PL10E空空导弹,其超视距作战能力完全可压制周边国家的F/A18C/D和苏30MKM。客观而言,除F35这类五代机外,改装后的歼10A/B有实力抗衡区域内除中国空军外的其他空中力量。
从中国角度看,空军正加速换装歼20、歼35等新一代战机,大量早期型歼10需妥善处置。出口这些二手战机不仅能回笼资金,更能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远比日后直接退役更具战略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空军“攻防兼备”的发展战略中,歼10作为中型战机,作战半径相对有限,后续大规模升级改装的性价比不高,出口二手机型恰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选择。
当然,你也不要因此失望。若将此事仅视为一笔“军火交易”,未免格局过小。若印尼最终采购二手歼10A/B,将成为中国地缘政治布局的一次重要突破,核心价值体现在三方面:
在美国极力拉拢印尼的背景下,中国战机进入印尼空军序列,意味着中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影响力实现实质性渗透;
印尼以法制“阵风”作为高端战力核心,搭配中国二手歼10作为中低端补充的模式,若能落地,将为其他东南亚国家提供可借鉴的“高低搭配”范本;
此举将开创中国二手高端装备出口的先河,为后续退役装备的处置开辟“军事合作+资源再利用”的新路径。
综上,“90亿美元买42架歼10CE”的传闻,本质上暴露了外界对中国军贸逻辑和东南亚防务需求的双重误读。更接近真相的可能性是:在中国推动下,印尼以合理价格引进一批经过现代化改装的二手歼10A/B。这一合作既契合印尼的财政现实和战力需求,也满足了中国装备更新与地缘影响力拓展的双重目标。
这绝非简单的“卖飞机”生意,而是中国深耕东南亚战略的一步妙棋。当外界还在纠结单机利润时,中国已通过潜在合作赢得了更宝贵的战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