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国联邦政府陷入停摆、特朗普忙于白宫大兴土木之时,美国国债总额首次突破38万亿美元,而且增长速度仍未放缓。这一情况引发了美媒的警告,称特朗普可能已经落入中国的“圈套”。那么,美媒的依据是什么呢?

当地时间10月23日,美国国债正式超过38万亿美元,而联邦政府停摆已超过20天,导致数十万公务员和超过一百万美军无法领取工资,机场运作也受到严重影响。与此同时,特朗普却忙于在白宫扩建宴会厅,并宣称资金来自“私人捐款”。这种行为明显违反美国法律,却堂而皇之地进行,显示出监管机制的失效。更为严峻的是,美国债务在过去四年间暴增15万亿美元,平均每五个月就增加一万亿美元。以这种速度,美国债务可能在五年内超过50万亿美元。而在过去的大半年里,特朗普虽然发起贸易战,施压盟友签署协议,但财政赤字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缓解。

面对这种局势,美国媒体非常担忧。《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在财政上已经自伤,而特朗普却选择直接挑衅最不应招惹的中国。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远超西方,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对约230种拥有绝对优势。联合国预计,中国的制造业产能在15年内可能占全球总量的50%。然而,特朗普依然选择与中国硬碰硬,试图用贸易战压制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国,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尝试。结果,中国仅凭“稀土”资源就让美国陷入被动,而中国手中还有半导体关键材料等多种强力筹码,未来可能对美国造成更大冲击。
此外,美国长期依赖“石油-美元”体系维持全球霸主地位,但随着新能源产业崛起,这一支点逐渐削弱。奥巴马时期,美国已开始推动新能源发展,同时也发展页岩油等化石能源产业。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放弃新能源重点,转向化石能源,这种政策摇摆让美国错过了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中国在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已占据领先地位。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对中国的贸易动作也受西方长期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影响。在俄乌冲突初期,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曾表示,只要中国站在“文明国家联盟”一边,谴责俄罗斯,他们就能“平等坐到谈判桌前”。欧盟官员也曾暗示,一旦俄罗斯失败,西方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这反映了西方普遍认为中国“软弱可欺、贫穷落后”,似乎只要施压,中国就会屈服。

然而,现实中2025年的中美贸易战,比七年前更为复杂。中国已通过稀土出口管制和对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等措施,提前布局应对策略。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中国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战场景已多次演练。而在今年4月的关税冲突中,美国仅坚持了40多天,就不得不与中国进行谈判,并设立“关税暂停期”,随后又多次延长。这一情况显示,美国远比预期脆弱,特朗普主动挑起对华冲突,反而暴露了美国的弱点。因此,美媒认为特朗普已经落入中国精心设计的“圈套”,难以对局势造成实质性影响。